◆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中,市级生态修复规划一方面要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另一方面为编制下位规划和开展各类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基本依据,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协调性、基础性和约束性。
◆咸阳市生态修复规划衔接黄河流域相关规划、省级生态修复规划等布局的重点区域、布设的重点项目,在省级生态廊道基础上拓展建设环形“生态丝路”,重点打造秦创原咸阳核心区,助力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
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地处渭河、泾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咸阳市自然资源系统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政治责任,启动市县级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率先探索编制经验。
市级生态修复规划要体现综合性、战略性、协调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为编制下位规划和开展各类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基本依据。咸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在编制之初,就确定要构建统一的规划体系,支撑落实上位规划部署,衔接黄河流域相关规划、省级生态修复规划等布局的重点区域、布设的重点项目,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等约束性指标,与更大区域尺度的生态修复重点工作保持同步,协调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做到底图底数一致、步调任务一致,深化生态修复内容,绘就绿色发展蓝图。
市域生态网络在衔接省级生态廊道基础上拓展四级廊道,以基于自然解决方式打造环形“生态丝路”,穿越渭河—漆水河—漠峪河水系、娄敬山—五峰山—九嵕山—嵯峨山山系、咸阳唐代帝陵带以及广袤田园,串联北山生态脆弱区矿山修复项目、现代休闲农庄以及袁家村、柏社村等传统村落,激发西安都市圈文旅消费,促进渭北旱腰带脆弱地区生态与人居环境双重改善。同时,重点修复渭河流域高新区段生态绿道,打造“筑牢生态基底—提升城市环境—承载产业升级—反哺生态建设”的投资创新模式,聚力秦创原咸阳核心区建设,生动践行“两山”转化新路径,彰显咸阳帝陵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助力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
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从区域层面到市级层面对生态问题进行识别,梳理全市山水林田湖草沙现状,聚焦做强泾河、渭河等重要生态区生态系统功能,确定渭河廊道主要以水环境生态保护和景观为主,泾河主要以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境环境为主的方向。重点依托市域内渭河和泾河两大主要水系,中部和北部山系,旬邑、永寿、三原一带重要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集聚区以及叶脉状的中小支流,着力构建“两河、双屏、三区、成网络”的生态安全格局,最终形成“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网络体系。
合理划定生态修复分区。根据“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不同特点,以生态特征和问题为基础,划分北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区、中部采石矿区综合治理与黄土台塬果业发展区、南部城市开发污染治理与关中平原农业生产区,基于生态特征,进一步细化出8个二级修复分区。在修复分区基础上,以突出生态问题为抓手,围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重点生态功能、泾渭两河沿线水源涵养、沟壑水土流失等方向,以镇界划分重点项目布设的范围,设定以流域尺度为单元的6个重点修复区域,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任务。
落实重点生态修复项目。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咸阳市现状基础分析,确定国家级重点工程2项,省级重点工程3项,市级工程6项,共谋子项目17个。项目分三个层次,一是基于自然,开展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系统修复项目;二是利用自然,立足山水工程,利用汉唐帝陵遗址和传统村落打造咸阳文旅、人居环境改善项目,促进生态服务价值转化;三是顺应自然,模拟自然方式积极应对自然灾害风险,利用中小水系建设生态基础设施。
打牢坚实的规划编制基础。为摸清生态家底,咸阳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全域踏勘,收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调查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处理确保底图底数统一,并结合以往生态修复成效开展重点生态问题研判。同时,围绕科学处理生态自然基底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结合西安都市圈发展要求开展生态网络研究和主城区蓝绿网构建研究。主动加强与同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高效的实时协作平台,建立市县两级技术服务联络平台,确保市县两级规划总体目标设定、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网络构建和重点项目部署的整体性、系统性。
搭建扎实的修复规划体系。对照时间节点及成果要求,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单位对县级规划送审成果进行3次详细技术审查,对县级规划编制程序进行全过程进度跟进与监督,确保审查意见修改落实到位。截至2023年10月底,咸阳市及下辖11个县(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全部发布实施,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基本构建完成。
创建系统的规划实施机制。通过制定《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指导意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实施方案》等配套制度,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要求、考核规则、政策保障等。同时,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部门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紧密联系市级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县(市)区政府,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间的协调配合,切实抓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共同推进生态修复工作迈上新台阶。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精准定位、做好衔接,咸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有这些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