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立春之际,CHCC迎来第九届年度项目总结活动,一元复始开启万象更新。此次评优项目从类型数量上继续体现了CHCC团队在遗产保护全产业链的开拓创新,又从项目深度上展现出团队的研究能力和对遗产保护工作的深耕细作态度。
本次CHCC的项目工作总结,并不能囊括我们的工作全貌,选取9个项目作为过去一年整个团队耕耘与收获的缩影。
█ 《黑龙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保护管理策略探讨》
汇报人:综合一所 于洋
《黑龙江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紧握革命文化主题类型特征,在空间、时间、对象等多维度的总体审视下,谋划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发展方向与实施落地。规划提出“三区主题串五径、十二集群立百点”的空间发展格局与“五大类、十八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系列项目,从空间发展与项目实施两方面共同打造新时代龙江红色文化矩阵,建立全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创新的示范地、弘扬龙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主地标、带动老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汇报人:综合一所 李松波
汇报分享了天安门金水桥保护工程成果,修缮范围涵盖了天安门外的七座金水桥及沿河栏杆。修缮目标在于延缓文物表面石材病害的恶化速度,同时恢复西公生桥桥面的历史风貌。项目于2021年12月启动,完成了前期研究、勘察报告和修缮方案,并于2022年6月报市文物局,目前进入施工图阶段。本次汇报重点是西公生桥修缮策略研究。通过整理古籍、古画、图样、历史卫星影像、地方志等资料,详细梳理金水桥修缮历史。挖掘民国时期文献,逐步明确了西公生桥铺设沥青的时间、桥体拓宽等信息,最终确立了西公生桥的早期历史风貌。以严谨的历史与价值研究为依据,确定了修缮策略与具体措施。

汇报人:综合二所 毕燃
《正定城墙保护规划(2021-2035年)》于2013年启动立项,编制过程中得到国家、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于 2024年1月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启动公布流程。保护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正定古城保护重要批示精神,以真实、完整地保护正定城墙全部价值为首要原则,协调保护与名城保护关系、与城市发展关系,维护城墙历史格局、改善文物环境,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保护利用模式,打造中国城墙保护示范项目,让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赋能正定经济文化发展。

来源:正定县文管所提供
汇报人:综合二所 倪尕木浦
北苑御焙遗址位于福建建瓯市,是北宋皇家贡茶制作地。这里发现了目前最早的官办茶叶衙署和唯一的御贡茶事石刻,见证了我国古代茶文化的辉煌。为保护这一宝贵遗产,《北苑御焙遗址保护规划》强调整体保护、统筹规划和考古引领,旨在真实完整地保留其历史信息,维护遗址及生态的完整性,合理展示北苑御焙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推动北苑御焙遗址合理适度的保护利用,提升北苑御焙遗址展示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汇报人:清源视野 尚晋
本次遗产观察从近年来国际上关于遗产类型整合的理念、遗产保护的前期影响评估和后期管理有效性评估、遗产地管理者的作用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了UNESCO那不勒斯21世纪文化遗产会议、UNESCO新版世界遗产影响评估指南、世界遗产管理成效评估工具 EoH 2.0手册、ICCROM“人-自然-文化”系列培训、马来西亚首期世界遗产管理导师培训、首届国际遗产地管理者论坛,以及韩国《国家遗产基本法》等内容,并回顾了芬兰著名世界遗产专家 Jukka生前的理论和实践成就。


汇报人:综合四所 凌璐
2020年,前门东区恢复性修建试点项目启动,吕舟教授再次受朱小地工作室邀请参与集群设计,与其余 6位名城保护专家、一线建筑师一起,以西兴隆街沿街一层院落为范围,将“恢复性修建”的概念从建筑层面扩展到街区层面,进一步探讨老城恢复性修建的主题。在吕舟教授带领下的CHCC团队负责此次项目的C地块设计,通过对历史信息的挖掘与梳理,以各地块历史平面格局为基础,历史时期空间关系为依据,将场地现状保留要素作为设计靶点,通过对轴线、组团、庭院几个关键要索的把控,回应地块历史肌理关系,同时尽量保存并展示场地现状历史要素,延续场地历史信息。


汇报人:综合四所 郝帅
《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导则》通过对鼓浪屿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现存各类历史风貌建筑的风格特征、结构形式特征、构造做法特征及院落特征的解析,让政府和民众充分了解鼓浪屿建筑遗产及其价值,认识到作为文化传承者的保护责任;通过对修缮维护和改造利用申报审批流程提出优化细化的工作建议等,让遗产保护成为具有制度、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日常行为;通过对传统维修工艺和当代保护技术的介绍,为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和建筑效能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最终促进历史风貌建筑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

汇报人: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室 孙闯
刘家口修缮工程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重点建设项目,2021年完成勘察设计,2023年初修缮工程启动,主要包括刘家口水关楼、东尖楼,六段城墙和部分裸露的长城基址,总修缮面积约1150平米。其中水关楼因保留完整、价值突出,是修缮工程的重点。工程除对文物进行结构加固并排除险情外,对关楼的门窗、垛墙等细部也进行了严格考证并适度修复。2023年底工程竣工四方验收。

汇报人:实验室 陈竹茵
研究依托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课题:风化土遗址加固过程控制与效果评估,通过文献梳理、实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整理了实验室和土遗址防风化加固施工现场通用的加固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的分析方法。通过小样块到大样块的试验与非稳态热湿耦合模拟结合的方式,对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手段的准确性影响因素、适用范围、通用性等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与之配套的便携式设备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估验证,为土遗址保护工程从勘查到方案设计再到施工的全过程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总工张荣为2023年度CHCC评优会做总结发言。张荣肯定了团队在保护工作中取得的出色成绩,同时强调总结和发表成果的重要性,遗产保护实践稳扎稳打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传播保护理念;并与大家共勉,再接再厉,每一分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图/本次评优会由CHCC综合二所所长王麒、综合四所所长张光玮主持,评优会现场照片 拍摄:刘灼、张荣
*文中图片均来自CHCC汇报人。本期编辑:胡玥,排版:徐雨薇,审核:项瑾斐、李建芸、张荣。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清源或邮件bjchcc@126.com。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积跬步以至千里——CHCC 2023年度项目评优会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