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分享】授之以渔,何以为渔?——规划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何在

【学术分享】授之以渔,何以为渔?——规划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何在

毕凌岚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国家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兼顾“成人”素质教育和“成才”专业教育的新要求:知识和素养是“成人”的基本要求,但专业能力缺乏无法胜任工作,获得能力才是“成才”的核心。作为引导,我提出5个问题:

(1)如何应对从专业教育转向全人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个体成才的全面性?如何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基于大学科平台使其了解学科和行业发展,度过成长迷茫期,基于专业能力培养实现通专协同?
(2)教育教学如何响应学科领域拓展的研究热点?学科的内涵外延、技术工具箱变化,这是否会促使整个专业教育体系重构,并影响能力培养?
(3)人才培养如何体现行业发展和从业特征转变带来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变化?空间规划的技术、方法、行业标准体系还在完善中,基于学生就业和学校特点如何明确本校专业培养体系的重心?
(4)专业能力培养的重心何在?基于未来行业发展的多元需求,如何体现不同专业方向的技能和方法差异化?如何实现不同学制下人才培养知识领域拓展与专业能力提升的协同?
(5)校外实践平台如何通过教学组织机制创新有效介入教学过程?学校教育能够涵盖行业领域拓展的部分越来越有限,实践对于专业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要。教育端的理论课、方法课、实践课怎么进行协调?
我以西南交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一下对专业能力培养的理解。我校在2005年基于相关知识领域大幅拓展超出空间建设范畴的内容,提出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入手,研究专业能力培养。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中提出6大能力,其中“前瞻预测、公正处理、共识构建”与职业价值观相关,是与其他专业相区别的专业能力;“综合思维、专业分析、协同创新”是开展工作的能力,属于综合能力。我校培养计划基于常规的理论课、设计课、实践课,通过方法课主导专业能力培养。培养计划自2014年始,已演替了3个轮次。课程体系基于教育规律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递进,包含方法系统、知识系统和技能系统。方法课适应现实需要,不断调整课程构成,一是基于职业价值观的特色能力培养;二是关注技术前沿,比如大数据、AI分析等。强调专业能力培养,不应局限于专业技能培养,如沟通、绘图、文字表达能力,而要上升到讨论职业价值观与方法论。因这种讨论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因此多是在三年级以后的阶段开设。

专业能力培养迭代着力点在哪?从综合素质培养进阶到强调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如何应变,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
2024年第1期 年会学术对话栏目

   延展阅读   

  • 多方互动的乡村营建中乡规民约作用机制研究

  • 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与创新联盟

  • 基于共生城市理论的生物友好规划建设导引研究——以成都为例

  • “面向未来:规划学科与规划教育创新”学术笔谈

【学术分享】授之以渔,何以为渔?——规划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何在

规划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学术分享】授之以渔,何以为渔?——规划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何在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学术分享】授之以渔,何以为渔?——规划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何在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让我体验一下吧~【学术分享】授之以渔,何以为渔?——规划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何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术分享】授之以渔,何以为渔?——规划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何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