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征求意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日前,行业标准《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文件规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的内容、程序、方法、技术要求、成果管理等,适用于陆域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工作。


《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简称《技术指南》)围绕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需求,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研究,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综合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确保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服务生态保护红线综合管理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需要。


《技术指南》规定了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应遵循的工作原则。


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按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通过监测和保护成效评估,综合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管理中的风险、问题及成效,提出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水平。


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围绕面积及结构、土地利用类型(用海)、生态系统质量、生态功能变化、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以定量指标评价为主,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必要的定性分析,确保监测评估结果科学、合理、权威。


客观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林业调查等基础数据,结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融合与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密切的关联数据,兼顾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全面性和数据可获取性,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成效评估工作便于操作、符合实际、经济可行。


根据《技术指南》,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工作主要流程包括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指标监测、开展保护成效评估、编写技术报告、形成工作成果五个方面。


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总体要求、主要目标、责任分工、进度计划、组织保障等。


开展指标监测:分别构建陆域、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指标体系,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工作,获取相关指标数据,作为评估工作的数据基础。


开展保护成效评估: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数据,分别构建陆域、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区域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进行单项评估和综合评估。


编写技术报告:形成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过程和结论,剖析问题原因,提出有关意见建议。


形成工作成果:包括文本、表格、图件及佐证材料等成果。



注:来源于自然资源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文件全文。




专 题



征求意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科技):征求意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