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从南禅寺

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沈 洁

 




活化才能实现更好的“保护”。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图1 南禅寺大殿



1 南禅寺:被低估的历史“资产”


南禅寺,位于山西五台县西南22公里李家庄西侧土岗之上,寺内唐代大殿重建于大唐建中三年,即782年,距今已1242年,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如此珍贵的建筑,在到达之前,以为这座建筑应该会像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一样被“供”起来。原始的土山路拐了几个弯之后,车直接就开到了寺庙门口,寺庙规模不大,门票20元/人。进了南禅寺,工作人员细致地带领我们参观和介绍了整个寺庙的历史,建筑“赤裸裸”呈现在我们眼前,甚至还能摸一摸千年前的木柱。我并不是非常专业的古建相关从业者,但是恍惚间感觉彷佛这不是一个千年古建筑,而是某个村庄的房屋,“这里摸摸,那里碰碰”,作为一个参观者,敬畏之心也变得没那么强烈。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图2 南禅寺


在山西,和南禅寺一样的历史建筑还很多,多数是收着几十不等的门票进行参观。但实际上,这些历史建筑,乃至历史街区,在保护的基础上,都应该有其更大的价值实现。




2 活化才能实现更好的“保护”


根据南禅寺大殿明间西缝梁架平梁底皮的墨书题记“因旧名告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确认这座建筑物是重修于大唐建中三年,即公元782年,它的创建年代应该更早。大殿自建中三年重修后,其后宋元明清都进行过不同规模的修缮保养。1953年南禅寺大殿发现时,外观在历代修缮中已非唐代原貌,最近的一次维修是1972年由国务院批准,拨专款进行的全面的翻修复原,这次修缮比较全面地恢复了唐代建筑风貌。所以今日的南禅寺,有着不同时期的建造材料和修缮工艺,不断地延续生命。


和大多数静态保护的历史文物不同,历史建筑、历史街区这类文化遗产,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被使用、被修缮,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每一个时期的使用者不同,修缮工艺也不完全相同,但并不妨碍其成为珍贵的历史遗产,见证历史更迭。也恰恰是这种使用和活化,才能让其延续生命,就像人的细胞一样,不断更新修复,但不影响这个人还是“这个人”。因此,对于历史建筑、历史街区这类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才能实现更好的保护。活化利用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原真性是遗产最重要的属性,活化也必须在保护遗产原真性的基础上。文化遗产价值是历史的记忆,这些“记忆”不分好坏都具有同样的历史价值,只有保护遗产的原真性,才能实现传承。


②允许在活化中采用相同肌理、风格、材料、工艺,分级分类,渐进式修复和更替,避免大拆大建。和人的细胞一样,不同类型的细胞寿命更新周期不同[1],但每一个细胞更新后都仍然具有和以前细胞相同的基因。历史建筑和街区也一样,要向生命学习,区分不同要素,设定不同的保护标准,不断地延续其历史基因。


③允许其通过市场机制保值增值,只有创造收益,保护才是可持续的。通过市场化的活化利用渠道[2],让遗产保护不再是只会“花钱”的事业。当保护的效益大于破坏的好处时,市场发挥的作用可能会比法律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3活化利用的方法建议


结合南禅寺的案例,可以提出历史建筑和街区活化利用的几个方法建议。


①将南禅寺这类极具历史价值的建筑,针对特定的需求人群,分类进行“饥饿销售”,真正体现其珍贵性和稀缺性。现在南禅寺仅仅收取门票20元/人,这种低价就可以及进行非常近距离的观摩甚至零距离的触摸,反而使得原本稀缺的文化遗产变得没那么“珍贵”,同时人数过多也会增加维护的成本。可以给予南禅寺这类历史建筑极高的估价,例如每天只有极少的名额(个位数),同时采用高定价、网上提前预约等方式,才能真正近距离观摩,如果要零距离触摸的,价格还要更高,名额还要更少;其他的普通观众,只能在远距离看看建筑及数字影像资料等;如果有特别爱好古建者,千里迢迢特别想观摩的又没预约上,允许现场高定价翻倍进入;同时对一些历史、古建等研究的学者进行豁免,免费进入。这种分类的高定价模式,对于没有特别喜好的普通观众来说,能够保持建筑的神秘感和敬畏感;而对于特别喜好的人来说,定价越高越体现其价值和稀缺,给予建筑高估值变现;豁免研究学者则能够延续其相关研究及历史价值。


②利用周边的村庄和空间,将流量聚集在建筑的“周边产品”,而不是建筑本身,进行价值挖掘。随着疗愈、禅修为核心的慢+产业发展[3],寺庙相关旅游越来越火。像南禅寺这类千年古寺,除去本身建筑价值以外,可以利用其“文化价值”“精神价值”进行空间上的变现。现在南禅寺正好位于一个较为安静、偏僻的区域,周边有一些小村庄也保持比较好的原始生态,可以结合南禅寺特色禅修、疗愈、慢养等活动,结合村庄改造成定制民宿,吸引特定的人群消费,同时实现周边空间的活化和变现。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多具有文物价值的历史寺庙考虑到防火、环保等取消了烧香这一形式,反而可以利用这一契机,例如规定每年在两个特定日期只能烧两柱香,进行拍卖,价高者得,拍卖所得归公。类似的活动例如每年东北的冬捕“头鱼”拍卖,很多企业家为了得到一个好彩头,一条鱼上百万的拍卖金也是常出现的。这种拍卖烧香资格的收入,可以反哺寺庙维护和修复等日常支出,同时非常有限的数量,也不会影响原来的消防和环保等安全要求。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图3 南禅寺周边村庄和环境


③结合数字建模等技术,在网络虚拟世界发现新的消费形式,将流量变现。随着网络平台普及和网络经济兴起,传统实体空间对建筑的赋值不再是单一甚至决定性因素,虚拟空间里流量的聚集赋予了建筑可能超过实体空间的价值崛起。尤其虚拟空间对实体空间不断的侵入,虚拟空间的流量不可小觑,甚至远超实体空间的人口。阿那亚全世界最孤独的图书馆累计点击量7+亿次,LV在阿那亚举办时装秀的线上直播观看总数破2.7亿;李佳琪直播间和实际商场销售额的差距,实际演唱会和线上演唱会的观看人数的差距……超级流量的瞬时汇聚,如果放在实体空间,是不可能实现同时出现的,这恰恰也是虚拟空间的价值所在——打破空间界限,解决分散需求的集聚问题。古建筑的爱好者分布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要全部前往南禅寺这样的区域是很难的,但是如果在虚拟世界构建一个南禅寺的全息模型,所有细节全部复刻,进行收费,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互动。利用虚拟世界可以将变现的渠道无限地覆盖,还能进一步宣传南禅寺这类古建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4结语


历史建筑、历史街区这类遗产,应该是“活着的”,像人一样,允许细胞不断地更新,但是历史的基因始终不变。南禅寺背后是中国千千万万个价值被低估的遗产,这些“活着的”遗产,应该赋予其活化和利用的渠道,只有创造价值,才能实现更好的保护。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南禅寺相关照片,航拍等图片来源网络。



上下滑动,查看引文与注释 ▼

引文与注释:


[1] 肠绒毛的寿命是2-3天,淋巴细胞更新是3天左右,红血球更新频率是4个月,味蕾的寿命是10天,肺表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2-3周。皮肤表层自我更新是2-4周一次,指甲的完整生长是6-10个月,骨骼更新是10年,肝细胞的寿命只有5个月,心脏干细胞的寿命是20年。除了神经细胞以外,人体组织细胞更新的周期大致为120-200天左右,大约每6-7年就可以全部更新为新的细胞。脑细胞和眼睛细胞则伴随一生。 


[2] 很多人认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公益事业”,天生就不能赚钱,需要国家养起来。但通过观察古董市场可以发现,由于市场给了古董非常高的估值,使得文物发现和保护成为了一个“有利可图”经济行为,更多人会主动地保护文物。同样,如果散落在各地的历史建筑也能在一个类似古董的拍卖市场交易,就会有大量社会资本收购、维护和利用这些资产。


[3] 全球健康研究所的报告预测,疗愈类型经济将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疗愈类型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





点击查看城市设计往期文章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乡村建筑:不能少了“乡土味”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从南禅寺到佛光寺 | 唐风之路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14件代表作 30年心得 姚仁喜讲述水月道场 苏州诚品背后的故事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历史建筑改造的世纪争论,现代建筑师的五份答卷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城市意象:30个长界面历史建筑


* * *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点击 “设计企业服务”,点击文末链接联系我们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咨询合作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投稿咨询  转载合作  摄影服务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从南禅寺看历史建筑、街区的活化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