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世界遗产大会观察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于2024年7月21-31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第46届大会。会议主要内容是审议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7处遗产,并评估《名录》现有遗产中124处的保护状况。
清源世界遗产大会观察团队将一如既往对会议内容进行追踪、分析与评论,让我们对本次世界遗产大会的热点讨论拭目以待。
01
124项保护状况决议草案接受审议
——世界遗产保护状况不容忽视
本届大会将审议124项与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相关的决议草案。其中有83项涉及文化遗产,35项涉及自然遗产,6项涉及混合遗产。审议的项目包含57个已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单》的遗产地和67个提出保护问题的遗产地。在这67项中有12项是“可能列为濒危遗产”,而2项是“列为濒危遗产”——英国的“巨石阵、埃夫伯里及相关遗址”和尼泊尔的“蓝毗尼,佛祖诞生地”,均已作为上会讨论的重点项目。在12项“可能‘列濒’”的草案中,有7项针对欧美地区,8项针对自然遗产;5项拟上会讨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24项草案中,超过半数都涉及遗产影响评估。这其中绝大部分还指明要使用最新的《世界遗产环境中的影响评估指南和工具包》。
此外,大会期间还将审议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世界遗产第三轮定期报告,为全球五大地区的第三轮定期报告工作(2018-2024年)收尾。在此基础上,世界遗产委员会拟于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进行总结工作,并探讨下一轮在全球五个地区采取同步报告的可行性(2026-2029年,以2027年为全球共同时间节点)以及统一报告对同年数据对比的益处。
重点关注项目
█ 巨石阵、埃夫伯里及相关遗址【英国】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穿越英国巨石阵的A303隧道工程已获得规划许可,却未按2022年联合考察意见调整,并且相关建设工作已启动表示“极度遗憾”。决议草案认为:隧道方案至今未按委员会的要求调整,鉴于工程对遗产OUV的负面影响,将上会讨论是否把巨石阵列为濒危世界遗产。
此外,巨石阵遗产本体在6月遭环保人士“涂鸦”一事虽尚未在本届草案中提及,但无疑是对世界遗产保护的一个重大挑战,使该遗产地更有可能“列濒”。

█ 巴黎塞纳河畔【法国】
巴黎圣母院在2019年大火后,历经五年修缮,计划于年底开放。世界遗产委员会尽管对圣母院整体的修复工作表示满意,但在细节上,包括新的当代彩色玻璃窗设计,仍提出应进行遗产影响评估。
同时,2024巴黎奥运会也将在本届大会期间开幕。作为巴黎塞纳河畔世界遗产组成部分的若干建筑都将作为赛事场馆使用。虽然UNESCO对这一重大赛事表示支持,但遗产保护要求仍未松懈。决议草案提出应研究奥运会对世界遗产的影响,并交下届大会审议。

图/巴黎塞纳河畔 图源:VisitWorldHeritage
█ 维也纳历史中心【奥地利】
已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维也纳历史中心,在今年将再一次上会讨论保护管理状况。
有关维也纳历史中心保护管理状况的关注由来已久。自200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起,这一著名的世界遗产地就因城市开发建设项目、保护管理制度框架等问题饱受争议,并于2017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本次大会将讨论的内容基于2024年3月世界遗产中心、ICOMOS、ICCROM联合咨询任务对维也纳历史中心保护管理状况进行的又一次深入评估。该评估肯定了缔约国为实现移出“濒危”的理想保护状况(DSOCR)而采纳的大部分减缓措施上的进展,但部分涉及Heumarkt Neu项目和Schwarzenberg花园项目的关键减缓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评估重点讨论了多年来备受争议的Heumarkt Neu项目,认为新的方案在建筑体量、建筑高度上提出的减缓措施仍未达到预期,还需进一步修改。
02
27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接受审议
本届会议,委员会将审议27处提名项目,其中包括23处新申报项目,2处重大边界修订,2处被此前委员会要求补报(R)或重报(D)的项目。其中自然遗产5处,混合遗产2处,文化遗产20处。会议开始前,已有1处土耳其项目伊兹尼克:文明变迁的痕迹(Iznik: Traces of the Transition Between Civilizations)被缔约国撤回。本年度审议项目中有两处涉及战争与人权斗争等与近期冲突记忆相关的遗产,为罗马尼亚特尔古日乌布朗库西纪念建筑群(Brâncusi Monumental Ensemble of Târgu Jiu)和人权、解放与和解:纳尔逊·曼德拉纪念地(Human Rights, Liberation and Reconciliation: Nelson Mandela Legacy Sites)。两处遗产依据18 EXT.COM 4号决议提出申报,不占用提名国家申报名额。
针对本届提名项目,咨询机构的评估结论保持了较高的推荐率,共推荐其中21处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两处重大边界修订项目。埃塞俄比亚的混合遗产梅尔卡昆图雷和巴尔奇特考古与古生物遗址(Melka Kunture and Balchit Archeological and Paleontological Site)被推荐作为文化遗产列入。此外,咨询机构就4处遗产要求补报(R),1处要求重报(D),2处不予列入(这里未包括上文提及混合遗产的自然部分)。本届会议结束后《世界遗产名录》的数量是否将超过1220,让我们拭目以待。
与近期冲突记忆相关遗产备受瞩目
█ 人权、解放与和解:纳尔逊·曼德拉纪念地【南非】
该遗产备受瞩目,为一处系列遗产,缔约国申报选取了14处遗产点,与长期反对种族隔离国家的斗争中的关键象征性事件相关,展示丧失/否定人权、解放和和解的过程,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南非的斗争对全球人权斗争的贡献。提名项目也认可了纳尔逊·曼德拉本人的重要贡献,他是南非解放运动最后阶段和随后和解进程中全球公认的领导者。缔约国提出以标准(vi)提名《世界遗产名录》,并指出南非的抵抗与和解成就激发了无数事件、文学作品、歌曲、电影和艺术成就。
ICOMOS的评估认为,南非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是现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斗争,全球社会都参与其中。这场斗争最鲜明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所倡导的理想——人权、解放与和解、乌班图原则(ubuntu)——以及这些理想是如何在纳尔逊·曼德拉的领导和影响下得到如此强烈的拥护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场种族隔离的斗争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不过ICOMOS并不认为缔约国选择的所有遗产构成部分都能够支持价值阐述,认为仅其中的11处遗产构成对价值具有贡献,且3个要素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存在问题。ICOMOS建议缔约国将遗产构成降至11处,并对其中3个要素开展保护,重新划定2个要素的缓冲区,由此可以具备符合价值标准(vi)的潜质。

图/沃尔特西苏鲁广场(Walter Sisulu Square)


图/杜贝家族墓地(Cemetery of Dube family)
ICOMOS建议1项文化遗产“不予列入”
█ 马德拉岛灌渠【葡萄牙】
马德拉岛灌渠(Levadas da Madeira)由分布在马德拉岛山区丘陵地带的8条水运渠道组成,遗产地从15世纪就开始发展水利,利用灌溉渠为农业、机械能源和居民提供用水,并使马德拉成为16世纪欧洲最大的蔗糖生产及出口国之一。8条水渠多建成或改造于19至20世纪,至今仍在使用。
ICOMOS的评估认为,缔约国未能在比较研究中为同类型的水运遗产建立一个有意义的比较框架,未能运用比较研究使遗产地能在同类遗产中脱颖而出,也未能论证遗产的技术特点有何突出之处。同时,ICOMOS否定了缔约国对标准(iv)和标准(v)的论述,认为现有遗产构成缺少(缔约国宣称的)反映16至18世纪历史阶段的遗存、缔约国也未能对19至20世纪这一历史阶段的意义做出充分论证;8条水渠难以说明这里构成了人类居住或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因此,ICOMOS给予“不予列入”的建议,并认为只有在更为深入且充分的基础研究之上,采取完全不同的申报策略,才有可能论证遗产地可能具备的突出普遍价值。

03
超越传统社区:关注世界
遗产社区参与发展趋势
本次遗产大会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中有多处遗产地,因其规模庞大、构成复杂、内涵丰富,其涉及的“社区”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社区形式,它们或是共享记忆群体的特殊人群,或是更为广泛区域下的社区——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已经不再局限于遗产区和缓冲区内的居民。
超大规模遗产地往往涉及区域范围下的“社区”——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已经不再局限于遗产区和缓冲区内的居民。巴拿马跨地峡殖民路线(The Colonial Transisthmian Route of Panamá)是一个包含了多个文物、多个遗址和建筑群的大型遗产,单一的社区协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参与的需求。
北京中轴线在社区参与的规划中,并未局限于“社区”(community)的概念,而是采用了“社会参与”(society participation)和“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的描述,除了保证当地居民参与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决策,还鼓励公众参与志愿者和其他文教活动。
阿庇亚道:道路女王(Via Appia. Regina Viarum)是一条长约800多公里建于罗马时期的道路,由22个部分组成。道路的修建最初是为了征服和控制意大利半岛南部领土,而后则为了罗马帝国向东方和小亚细亚的扩张而扩展。最初的段落沿着第勒尼安海岸将罗马与卡普阿(Capua)连接起来,而后则延伸至塔兰托(Taranto)和布林迪西港(Brindisi),并将贝内文托 (Benevento)和布林迪西沿着亚得里亚海海岸连接起来。由于遗产涉及区域广大,在社区参与中还提到了公众通过虚拟大会参与项目的情况。这种通过虚拟的精神链接与遗产地产生的共鸣,使社区参与由此伸向了一个更宽阔的外延。

团队简介
清源世界遗产大会观察项目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组织,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清源(北京)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清源文化遗产共同参与。清源文化遗产从2015年开始在每年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发表观察报告研究团队的现场评论。
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21日至7月3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清源团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遗产大会,进行“清源独家观察”报道,敬请期待!
相关链接:
*本期编辑:胡玥,排版:赵诗咏,审核:吕舟、孙燕、魏青、李建芸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清源或邮件bjchcc@126.com。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清源观察|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