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规划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城市设计学术青年说” 于2024年11月12日下午在同济规划大厦301会议室举办。该活动由城市设计研究院与产教协同部联合主办,旨在为全院青年规划师在城市设计领域提供一个开放交流和互学互鉴的平台,激发年轻规划师持续发挥我院产、学、研一体化的资源优势,加强专业技术的探索,提高守正创新的能力。
活动由产教协同部部长李欣主持,由规划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晓庆与规划院总规划师、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匡晓明为活动致辞。参加学术交流的报告是通过在全院近三年内的国内外会议宣读论文中,遴选城市设计领域具有前沿性的研究,由其青年规划师作者进行汇报分享。本次活动特邀规划院资深总师唐子来教授、《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副主任王雅娟、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肖扬,以及匡晓明院长作为学术嘉宾,对分享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规划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晓庆致辞
规划院总师、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匡晓明致辞


活动现场

青年主讲人与嘉宾合影
报告分享
青年发展型城市视角下的街区更新路径探索
(202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安 悦
城市设计研究院城同所
分享报告基于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剖析了国家《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价值导向和实施要求,提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关注点不同于儿童友好等城市建设理念相对聚焦社会公平,它更关注城市竞争力提升,并将实现青年发展型城市的七个维度城市环境概括为三大类功能空间,即高水平就业空间、低成本居住空间、丰富适宜的公共服务与交往空间,进一步分析相应的评价指标。从实践角度,报告基于金华三江口南岸、崇州高铁片区两个更新案例研究,提出以青年发展为导向的街区更新,在就业空间、居住空间可进行边际改善,更重要的是,从青年活动与交往需求出发营造高品质、强特质的公共空间。
从散点到网络: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的新模式探索
——以成都东郊记忆功能区为例
(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梁宸
城市设计研究院 城创所
分享报告从当前工业遗存保护模式与工业空间在城市空间中散点分布的特征出发,分析现阶段工业遗存保护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探索基于空间连接与文脉关联的遗存保护新模式,即从散点保护向网络化保护体系的转变;并以成华东郊记忆功能区为实践案例进行落实和验证,确定了“精选线性空间-营造场景-建构网络体系-策划产业功能”的实施路径;同时从项目管理模式、招商策略、营销方式以及开发实施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保障建议。最终通过工业遗存的网络化体系,重塑片区的经济价值、文化魅力和产业结构,实现空间整体的活力引动与价值提升。
城市设计作为引导城市更新过程的工具——以腾冲历史中心城市更新为例
Urban Design As a Tool To Steer Urban Regeneration Process:Based On a Case Study In Tengchong Historic Central City Regeneration
(2023年IACP国际中国规划学会年会)
张梦怡
城市设计研究院 城域所
分享报告以城市设计作为引导城市更新工具,在全域空间治理、存量发展背景、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等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趋势下,对城市更新提出了新要求。当下城市更新面临的关键挑战可以分为“动力问题”“组织问题”“空间问题”三个方面。随着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它作为一种技术工具,能够通过实现空间增值、搭建沟通平台和提供空间解答等方式,回应城市更新中的关键挑战。报告介绍了腾冲老城更新系列项目的案例研究,展示了通过包括总体战略、详细规划、地块设计等不同层面的城市设计,来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的过程。
街道设计导则与城市道路系统的优化提升——从通行能力到空间品质的转变
Street Design Guidelines and Urban Road System Improvement-From Traffic Volume to Space Quality
(2023年WCTRS世界交通研究大会)
韦笑
复兴规划设计所
街道作为城市中承担交通、活动、生态等多重功能的重要公共空间,其品质提升与精细化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街道设计导则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空间专项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城市方兴未艾。分享报告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和学术研究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总结其编制经验,对中国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的理念目标、体例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特征分析。同时,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理念与目标进行反思,提出了街道设计导则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独特借鉴价值,并探索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策略。
基于“城市编织”理论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云南省建水县为例
Research on the Urban Renewal Strategy of Historic Citi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eaving the City”——A Case Study of Jianshui, Yunnan
(2022年IACP国际中国规划学会)
徐春雨
城市开发研究院二所
分享报告将“城市编织”理论应用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策略中,强调历史、生活方式、生活区域和文化形态的有机联系,改变传统以建筑单体为保护对象的思想理念,从建筑单体保护向城市历史性人文景观成片保护转变。通过功能编织、交通编织、城市肌理编织等总体架构及系统性织补策略,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与文化软实力,带动城市转型升级,活化、亮化、优化城市文化空间,塑造城市形象、促进城市产业兴旺。
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实施型城市设计实践——以望都县中心城区为例
(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
李潇
规划设计五所
分享报告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引领,关注当前城市设计领域如何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焦点。相比引导型城市设计,实施型城市设计更强调针对性、侧重点和实施操作性。而考虑人民所需,有效落实解决人民所困,亦是实施型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报告中以望都县中心城区实施型城市设计为例,基于多种方式获得的民意调查数据,着重探讨人民需求导向下,聚焦市民最关心的城市问题,建立以“听取民意的多途径诊断方法”、“体现民愿的精细化设计策略”和“解决民意的落地型行动计划”为主的逻辑框架,探索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深入贯彻到现状诊断、设计策略、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设计工作中,助力提升我国城市设计实践。
嘉宾寄语
与会专家们对于参加学术分享的研究成果表示了肯定,针对每项研究的提升要点进行了点评。嘉宾们希望青年规划学者们在研究中能进一步展现出属于当代青年应有的批判性,聚焦研究问题的提炼,强化规划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同时鼓励青年规划学者们多在学界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提高学术影响力,以期在未来接过中国规划事业的接力棒,成为规划行业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最后,王晓庆书记对于本次活动的举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研究院在青年发展型企业的建设中,能持续为青年人才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托举展示的舞台。
供稿 | 城市设计研究院
编辑 | 宣传办
审核 | 肖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同济规划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 | “城市设计学术青年说”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