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企业在行动!
在资源要素技术服务中迈出“新步子”,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开拓“新法子”,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谋划“钱袋子”,在智慧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中闯出“新路子”。
《中国自然资源报》刊发《“规划+”联手“智慧+” 让城乡更美好》,报道国地科技对自然资源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实践。
“规划+”联手“智慧+” 让城乡更美好
冬日的南国乡间生机盎然。广东省梅州市新铺镇的田间地头,各种各样的蔬菜长势喜人,村民们忙着收割、分拣、浇灌。这里正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创建国家级辣椒种植示范基地。
为新铺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提供方案编制、项目实施等全流程综合服务的是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地科技”)。“持续培育‘规划+’空间治理全生态链服务能力和‘智慧+’集成统筹与多场景应用能力,为自然资源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国地科技董事长周裕丰对记者说。
以规划引领,以智慧驱动,该企业在自然资源调查利用与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自然资源信息化等领域持续精耕细作。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将碎片土地整合成连片良田
在资源要素技术服务中迈出“新步子”
数字化转型,让自然资源要素供给效率大幅提升。国地科技集成“智慧+”的技术优势,为地方用地用林用海要素服务,从土地要素数字化拓展到自然资源全要素数字化,为超百项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提交 “多快好省”的解决方案。
其中,广州机场高速改扩建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专章,提出将用地预审申报材料从14项压减为9项,既做实做细了前期工作,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成为广东首个通过省级评审的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专章。
在广州市黄埔区文冲东旧村改造项目中,土地整备方案解决了地块破碎、土地权属复杂、各方利益纠结等数十项难题,将用地归整化实现连片开发,盘活了文冲东村的土地资源资产,空间利用价值呈亿元递增。
当前,“土地超市”信息平台已在海南深入应用,“自然资源全要素统一市场”平台正在全国多地拓展。平台服务内容逐步由土地要素向海域、矿产、耕地指标、“蓝碳”“绿碳”产品、自然资源数据等数十个领域延伸,为海南自贸港、湖南重要先进制造业、内蒙古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等建设,提供更精确的要素供给。
与此同时,国地科技开发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助力全域、全要素、全流程用途管制数字化转型;土地储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研究持续深入……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开拓“新法子”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可见大片花田映衬着不远处白墙黛瓦的民居,吸引众多城里游客前来。这幅美丽乡村画卷,源自鹿寨县乡村振兴示范带系列项目“村屯详细规划设计”。
“我们充分考虑鹿寨在桂柳黄金旅游走廊所处的区位,在示范带概念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五村联编以及示范村屯详细规划设计三个层面上,激活优质景观、人文、农业资源,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导入乡村,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村庄详细规划设计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随着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陆续编制实施,国地科技在参与的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编制中接续拓出“新法子”,助推乡村振兴,开发产业平台,开展多维度技术探索,从全域全要素的角度为服务城乡高质量发展提供多样化路径。
例如,对处于广佛融合发展和三龙湾创新聚集区交汇点上的佛山三龙湾国际创新城, “提出‘大片区效益统筹+小单元刚弹管控’,探索高强度开发地区低效产业空间再利用”,制定联动滚动开发计划,统筹相关土地资源,进行资金分阶段平衡,明晰每一阶段在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市政类的投入,推进可持续城市更新。
又如,湖南省邵阳市大祥桃花片区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采用“碳汇空间识别、低碳方案设计、碳算辅助决策、低碳指标控制”的全流程低碳编制方法,通过低碳空间格局构建、减碳功能体系设计、“单元—地块”双层低碳指标管控,在打造城市客厅、碳汇绿岛等板块中,推进减碳增汇目标实现。
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谋划“钱袋子”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让农民鼓起“钱袋子”,通过实施补充耕地、耕地恢复、荒地复耕复种破解耕地碎片化难题,以“小田变大田”推动小农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
梅州新铺镇试点项目,就是将1400多块碎片土地整合成8块连片良田,集中流转耕地731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900亩。当地与省级龙头农业企业、高校联动,引进先进农业技术,集种植、分拣、仓储、加工为一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创收就业,共同富裕。该试点入选自然资源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第二批典型案例。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探索“三券”制度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则是通过构建跨区域资源统筹、市场化运作及利益平衡机制,创新打造更加高效的空间腾挪、指标流转方式,激发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从而有力破解“拼凑式”实施瓶颈,保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和高效运行。在这一过程中,国地科技为其提供政策研究和技术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开展项目面积超过1700亩,在“三券”制度运行中形成地券指标682亩,发放绿券指标约280亩,发放房券3.3万平方米。南海“三券”制度去年在“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征集活动”中入选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房券与绿券制度被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纳入相关文件作为要素保障的重要措施之一,助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在智慧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中闯出“新路子”
随着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进入实施监督阶段,以规划“一张图”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平台,正在广泛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督”智慧化管理。
其中,CSPON(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正在经历从点状关键技术突破,到规划全周期连通管理,再到多层级覆盖、多角色参与、多价值协同的规划实施监测网络体系构建的实践过程。今年以来,国地科技参与海南、新疆、内蒙古、天津等地的CSPON部省合作试点项目,结合在山东、杭州、南昌的工作实践,开展技术攻关探索:从资源整合、自主研发、开放合作三个层面上,推动数据驱动、算法赋能、网络协同在国土空间治理中深度融合,同步谋划完善对应的数字化治理政策机制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力求通过标准、数据、系统、场景、机制的统筹建设,共同支撑构建高效、协同、共赢的CSPON体系。
同时,在地方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搭建城市运行全时段监测、事件发生全程推演、全调度智慧全局协同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过程中,国地科技在多个案例中不断摸索创新。
其中,济南高新区城市管理智慧化平台覆盖辖区14个部门、6个园区、5个街道办,对接规划、建设、管理等领域业务系统31个,整合了10余个条线的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系统、单点登入、一网统管;平台运用土地利用全周期编码体系,“一码管空间、一码链全程”,推动城市治理业务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
“从事规划和自然资源技术服务20年,在深化‘多规合一’改革背景下,我们有信心为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综合开发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并持续向自然资源治理全链条业务拓展,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周裕丰说。
作者:阎炎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原标题:《“规划+”联手“智慧+” 让城乡更美好》
https://www.iziran.net/h5/news.html?id=5361484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科技):中国自然资源报|“规划+”“智慧+”双引擎绘城乡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