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来车往的阜石路高架北侧,苹果园交通枢纽正在紧张建设中。作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的中心城重要交通枢纽,苹果园交通枢纽工程计划于2025年内全面竣工并投用。未来将实现地铁1号线、6号线、S1线三线换乘,并接入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还将设置P+R停车场,满足590辆汽车的停放需求。

图 苹果园交通枢纽年内完工
(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程功 摄)
一、枢纽内设置P+R停车场
苹果园交通枢纽位于石景山区核心地带,南邻阜石路,北靠苹果园路,东距西五环仅3公里,总用地面积5.82公顷,总建筑面积达29.8万平方米。项目以“便捷换乘”为核心,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将枢纽功能区、商业开发区和地铁车站有机融合。
其中,交通枢纽功能区面积9.3万平方米,涵盖公交场站、换乘大厅、停车场等设施;商业开发区则包含14.6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商业综合体及配套车库。
走进枢纽南区公共区,中央的天井将阳光引入枢纽各层,使整个枢纽显得格外亮堂。相比其他枢纽,苹果园交通枢纽更像是一座商场,不仅能让市民在枢纽内快速换乘各类交通工具,还能满足便利的购物、就餐等需求,真正实现站城融合。

图 苹果园交通枢纽南区大厅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施工
(图片来源:新京报 王贵彬 摄)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地铁1号线、6号线、S1线三线换乘,并接入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P+R停车场等多种交通方式,成为京西地区首个集交通换乘与商业服务于一体的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标杆项目,大幅缓解区域交通压力。
在交通规划上,枢纽内设6条常规公交线、4条快速公交线,配建590个小汽车停车位、6个出租车到发车位及1200个自行车停车位,充分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园交通枢纽特别设置了P+R停车场,方便市民“停车换乘地铁”,进一步降低核心城区交通压力。

图 工人正在施工
(图片来源:新京报 王贵彬 摄)
作为京西地区首个大型交通枢纽,苹果园项目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枢纽投用,三线地铁、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将形成“多向辐射”的交通网络,显著提升通勤效率。
P+R停车场
全称为驻车换乘停车场,是把私家车停放在地铁站停车场后乘坐地铁出行的方式。
二、南北双区联动,实现立体换乘
苹果园交通枢纽主体结构基本完工,目前正进行室内外装修、机电调试及市政管线施工。项目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区波浪形的裙房是枢纽的换乘大厅,北区地下3层、地上18层,南区地下4层、地上17层。其中,北区地下一层、地下二层为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的改扩建部分,未来市民可通过地下通道或地上连廊直达南区。

图 苹果园交通枢纽北区
(图片来源:新京报 王贵彬 摄)
南区地上部分则集中了S1线站厅、公交枢纽及商业设施,快速公交可以通过阜石路高架上的联络匝道,直接驶入枢纽内部,实现与地铁的“零距离”换乘。南北两部分之间,将通过一条空中连廊跨越苹果园南路,形成“地上加地下”的立体换乘网络。

图 苹果园交通枢纽南北两区地上部分设有连廊
(图片来源:新京报 王贵彬 摄)
为保障地铁1号线正常运营,项目需在三个方向开挖并暴露地铁区间结构,国内尚无类似工程先例。为此,建设团队创新采用“智能化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地铁结构变形,并通过信息化设计优化施工方案。这一技术已获批北京市级工法,为同类工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 苹果园交通枢纽效果图
(图片来源:首发公联公司)
内容来源:新京报、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寒香初绽时,蜡梅报春早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3月15日起施行
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建设持续推进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印发规划管理技术要点
规“话”北京 | 亮相吧!白塔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北京日报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三线换乘!苹果园交通枢纽年内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