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轨道交通发展动态

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轨道交通发展动态

2018年3月16日,《城市轨道交通蓝皮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报告(2017—2018)》发布,报告显示过去10年,中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迅速,其中北京、上海两市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已超过600km,居世界领先水平。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地区城市轨道交通(仅含地铁、轻轨、单轨和APM)开通运营线路总长度达3862km,开通运营线路总条数118条;开通运营城市29个,其中步入网络化运营的城市13个。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大城市轨道交通有哪些发展和变化,小编带你看四城动态。



上海


轨道交通运营规模2020年底将超830km

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轨道交通发展动态

3月9日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总客流为1223.1万人次,再次刷新全网客流纪录。这也是自2017年底两条新线段投运以来,2018年首次全网创新高。客流规模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上海市轨道交通16条线路、666km(含磁浮)、389座车站的超大规模网络已经形成,轨道交通客流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超过53%,到2020年预计将超过70%。与此同时,上海市轨道交通还在持续建设中,浦江线,5号线延伸段,13号线二、三期,共41km线路计划2018年通车。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将超过830km。而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5年)项目实施后,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将达24条线路,总长度超过1000km,车站总数600余座。


(人民网-上海频道,2018-03-14)



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轨道交通发展动态

广州


拟建立新版轨道交通站点分类分级体系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通过广州市政府采购网,发出“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设计导则”政府采购公告。广州拟制定新版的“轨道交通站点分类分级体系”。通过该体系把共享单车、网约车停放停靠点纳入规划设计指引中。

 

根据采购公告,采购方拟要求中标方以广州市的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选取至少一个轨道交通站点(以其为中心的800m半径用地范围,约200hm2)为案例进行研究,综合考虑站点区位、站点周边用地条件、换乘方式、换乘客流等因素,建立广州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分类分级体系。中标方将根据分类分级体系,提出不同类型站点各类衔接设施布局的基本原则,指导各类衔接设施布局方案设计。

 

(金羊网,2018-03-09)



深圳


将加快轨道交通、公共汽车、步行和自行车三网融合

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轨道交通发展动态

深圳市将加快轨道交通、公共汽车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三网融合,创新公共汽车交通服务模式,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2018年将继续加快推进三、四期轨道交通建设,其中6,8,10号线等三期及三期修编工程土建部分要完成80%,全年完成投资约230亿元。加快穗莞深城际线深圳段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通车。深入挖掘轨道交通运能,优化龙华有轨电车运营组织。

 

2018年计划新开和优化调整公共汽车线路85条以上、微巴线路10条以上,实现公共汽车站500m覆盖率提高至95.8%。有序发展优点巴士、E巴士等预约类公共汽车,试点推出100台商务高端型巡游出租汽车和100台无障碍出租汽车。

 

2018年将进一步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体系,出台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计指引,加大自行车道设施供给,全年计划新增自行车道206km、自行车停放设施8000处,推动龙华—福田等一批跨区自行车道试点建设,完善自行车智能停放等配套设施。继续强化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管理,出台管理办法,制订车辆技术标准和运营服务规范,建立健全智能监管体系,加快推广电子围栏、共享锁桩以及电子牌照,实现精准管理。

 

同时,制订轨道交通—公共汽车换乘接驳设施建设标准,落实轨道交通车站衔接规划,推动轨道交通沿线公共汽车换乘枢纽建设,持续优化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站周边的步行和自行车接驳网络,开展白沙岭等10个片区三网融合试点,构建多元融合交通服务体系。加强与腾讯、滴滴、华为等企业合作,试点应用公共汽车、地铁乘车码。制定数据共享清单和共享规则,培育交通大数据行业发展。

 

(深圳商报,2018-01-29)



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轨道交通发展动态

成都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2035年实现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85%

成都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四铁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建设联通亚欧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在市域轨道交通方面,成都建设以地铁为主体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公共汽车、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共同构成绿色交通体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1)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至2035年,中心城区在“环型+放射”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核心区线网密度达1.3km/km2;规划37条共1696km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实现市域半小时交通圈;实现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85%,其中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占机动化出行的70%,轨道交通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80%。

 

2)以城市轨道交通为基础优化公共汽车交通。以轨道交通服务水平为基础分区配置公共汽车资源,实现差异化分区管控。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大于1km/km2的区域,常规公共汽车线网密度为3km/km2;其他区域需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服务,常规公共汽车线网密度为4.5km/km2。

 

3)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结合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增加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资源,提升品质,构建“两网多线”网络体系,打造和谐优先、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

 

4)完善枢纽体系,促进三网融合。围绕轨道交通车站,整合周边公共汽车、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资源,构建层次分明的四级枢纽体系,优化完善枢纽节点周边接驳换乘设施布局,提升接驳效率,实现三网高效衔接和节点融合;按照TOD理念,全面推行站城一体化开发,根据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车站确定不同的综合开发模式。

 

(四川新闻网,2018-03-05)


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轨道交通发展动态

201821期

编辑:王海英 张斯阳

审校:张宇

排版:耿雪

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轨道交通发展动态


长按二维码关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