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粤港澳三地合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将于今年11月举行。4月23日,十五运迎来倒计时200天,由我院建筑设计团队承担的广东国际划船中心赛场维修改造项目,也已进入项目收尾关键阶段。
早在2010年广州举办第16届亚运会时期,我院与广东国际划船中心赛场即已结缘,承担了当年的赛场维修改造任务,并以出色的设计跟踪服务、助力亚运赛事。如今,新一代设计师们接力2025年十五运会,将继续肩负使命,依托院多专业融合优势,从方案到施工全过程精细打磨,力求场馆改造工作出新出彩,为十五运的顺利举行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01. “船”承使命,“艇”立精神

系统梳理旧场馆面临问题,传承场所精神

广东国际划船中心赛场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流溪河东畔,占地1400亩。赛场始建于1998年,为广东省赛艇队、皮划艇队运动训练基地,现状设施基本完备、环境优良,是国内国际划船中心中唯一同时配备自动启航设备及大型自动计分系统的先进场馆。历史上,该场馆成功承办过2001年九运会、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等国内外重要赛艇、皮划艇赛事,日常也为广东运动员提供了理想的训练和发展平台。

广东国际划船中心赛场现状
图源:广东省体育局、自绘
然而,已使用二十余年的划船中心赛场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赛道淤塞、设施老化、建筑老旧、路面沉降、景观欠佳等风貌问题,无法全面展现新时代湾区精神。另一方面,面对十五运会新的办赛要求及理念,现有场馆也存在功能不足、设施不足困境,无法满足赛事及未来发展需求。
为保障“精彩办赛”的十五运会使命,同时兼顾赛后可持续运营,我院设计团队多次现场踏勘调研,全面梳理现状及遗留问题,细致考量项目需求,进行多轮方案技术比选和投资优化调整,通过精细化设计控制,全面打造“低成本、高质量、可持续”的高标准赛训场所。

广东国际划船中心赛场改造效果图
图源:自绘
02. 补短板,强功能

微改造方式助力赛场提神点睛

在“简约、安全”的办赛要求下,本项目遵循节俭办赛原则,以“补短板、强功能”作为赛场更新改造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通过精准的设计改造“提神点睛”,弥补现状短板弱项,增强功能实用性。通过本次改造,力求提升场馆形象、补强功能品质,展现大湾区新时代场馆的精神面貌,满足国际高水平赛事要求。
改造分为赛场赛道改造、场馆建筑改造与修缮、景观及市政配套升级三大部分。系统性完成赛道清淤、堤坝加固、消浪设施修补、环湖道路及教练步道修缮;重新设计升级老旧的出发区、终点码头、计分房、观众区、摩托艇码头等赛事功能构筑和装置;以及现状场馆建筑外立面改造提升和局部室内功能布局改造,赛事配套信息化系统升级等。

赛场赛道改造内容
图源:自绘
赛场赛道,是本次划船赛场提升改造的核心区域,是保障船艇赛事成功举办的重点场所。院设计团队积极对接省体育局、省市赛事执委会多部门、体育工艺咨询、赛事运行咨询等单位,经过水利、规划领域多次专业评审论证,在不影响流溪河防洪体系及满足河道堤坝水土保持等前提下,对赛道区开展科学系统的改造。
赛道水域以清淤与水体净化措施相结合、同时修补消浪石坝,确保赛道呈现良好的静水质量和足够的水域深度,满足高水平国际赛事需求;防波堤进行植被修复,打造“大湾区运动会”“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等景观植物字样,凝聚赛道形象;教练步道加宽修葺,增设5KM环湖训练塑胶跑道,提升赛场日常训练环境。
赛道及赛场一周,环布着独具水上运动特色的体育设施及构筑物。用于分段计时计分的出发房和7个计分房,采用船艇造型、轻钢结构设计原址重建,成为赛道水边上的亮丽点缀;观赛台、摩托艇码头等老旧构筑物,保留轻盈简洁的钢结构,覆以蓝白色为基调的鲜明色彩,增加船艇元素的装饰构件,展现湾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观赛区改造效果图
图源:自绘

赛道计分房改造效果图
图源:自绘
03. 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轻介入设计展现湾区时代精神

本次场馆建筑改造以“轻介入、可持续”作为设计策略,不对现状建筑进行过度设计及拆建,为每栋老旧建筑的具体问题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现有建筑形态特征,以外立面修缮、屋面修整补漏等措施解决本底问题,再通过低成本设计手法,如喷涂色彩图案、增加轻质装饰等,完成高质量立面焕新,使场馆区建筑整体旧貌换新颜。
建筑立面改造以“乘风破浪,勇立潮头”为设计概念,秉承水上运动及广东省船艇中心标志的蓝白色基底,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捕捉赛场竞速拼搏、激烈动感的动态元素,体现大湾区中流击水、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经过“浪花之点、速度之线、浪潮之面”的立面气氛渲染,原有场馆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

建筑立面改造理念
图源:自绘
在建筑功能改造方面,为全力保障办赛要求,院设计团队积极对接省体育局、省市赛事执委会竞赛管理、场馆运行、新闻媒体、安保运行、无障碍与信息化等多部门,结合体育工艺咨询及赛事详细运行设计等专项咨询单位意见,对运行管理区、运动员区等进行改扩建,增加兴奋剂检测室、称重及分级室、无障碍系统及设施、信息化系统建设,保障赛事运行官员、运动员、教练员及随行人员等各方人员使用场所的安全性、舒适性,使办赛功能及设施建设达到高水平运动场馆要求。

船库改造效果图
图源:自绘

运动员公寓、体育馆改造效果图
图源:自绘

观赛台改造效果图
图源:自绘
04. 以人为本,绿色赛场


原划船中心赛场规划及建筑设计已充分体现生态绿色的先进理念:赛场超大水域及环湖绿化形成大面积透水空间,与海绵城市理念不谋而合;建筑采用架空屋面,实现保温隔热功能;观赛台等构筑物采用与自然亲和的户外悬挑式钢结构屋架。这些都无一不体现着亚热带地区水上运动自然生态的独有特色。
本次改造延续原场地理念,积极响应“碳中和”全运会目标,综合运用多种建筑与设备节能减碳措施:设置保温隔热屋面及墙体,增设遮阳构件、更换节能玻璃,增设太阳能光伏设施、节能设备,地面替换透水铺装,打造绿色零碳可持续运营的体育建筑,实现场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为满足残特奥会办赛要求,对赛场无障碍体系进行了重点规划和完善,致力于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有爱赛场。新增的多处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通行设施,如无障碍盲道、坡道、无障碍电梯、看台无障碍坐席、无障碍停车区;无障碍服务设施,如无障碍卫生间、淋浴间及配套的紧急呼叫系统;以及无障碍信息系统,如无障碍标识、明盲导视图,并维修现场广播系统。
结 语
本项目践行全运会“简约安全、绿色低碳”的办赛要求,在已使用二十余年的体育场馆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是对新时代既有体育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的又一次探索实践,也是对大湾区体育事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深情献礼。
我院设计团队将以多专业融合的优势,继续提升技术服务保障能力,提高全流程精细设计及管理,以专业服务推进体育场馆建设、推动体育运营和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全运新篇。
供稿|建筑设计三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体育强市⑥丨广东国际划船中心改造工程:“船”承使命,“艇”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