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本土规划实践,每逢经济繁盛时期,城市常通过营建高耸雄杰标志建筑以提振市气、标树殷富、祈愿昌盛,此类建筑多为市楼、集楼、市闾楼等楼阁,其往往亦有壮观瞻、知民生、聚人气、揽胜景之用,更是一地的经济发展象征与地方精神坐标,由此累代形成了“振市气、揽繁华”的优秀营建传统。
作为一种经济繁盛时期的标志建筑营建理念,“振市气、揽繁华”蕴含多层次实践内涵,论及要义:此类建筑形态高耸、装饰华丽,具有鲜明的空间标识性,也是一方经济繁荣昌盛、匠作高超技艺的象征;此类建筑因居高凌空、巍峨壮丽之势,“下视烟火万家纷纭市集”“俯临城市之繁华”,常兼具市场管理、钟鼓报时、防盗预警等多重功用;此类建筑或择址于街巷交汇处、或立于市肆聚集处、或位于外围城关之内,作为标志建筑控引城市格局、提振城市境界,故其往往成为一地人文精神的荟萃地、山川风物的收揽地。纵观各地历史实践,“振市气、揽繁华”的营建多由当地商会、乡绅、士人多方捐资,众策众力、共谋共建,且代代赓续、修葺不缀,以“纠合同心,共襄盛举”,也因此成为地方精神与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寄托了人们对于经济兴盛、民生殷富、政通人和的共同理想与祈愿。
结合历史文献、城市图以及实地调研可知,中国历史上秉持“振市气、揽繁华”的传统营建范例不胜枚举,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如山西太谷,与祁县并称晋商故里,票号林立、商业繁盛,城内有大观楼,又名鼓楼,其位于城中偏东、街巷交汇处,“其楼台门户,高广壮丽”,登临可“观万家烟火、知民生殷富”。
▲ 城池图 [引自清咸丰五年(1855年)《太谷县志》]
▲ 太谷鼓楼位置示意
山西孝义,自古商业富庶,因经济发展其城由主城与关城组成,城内建有中阳楼,为汉代县名,以兴市振民,祈愿民生康阜。
▲ 城池图 [引自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孝义县志》]
▲ 孝义中阳楼位置示意
山西新绛,位于汾、浍二水之间,城因水运而兴盛,城西北高崖依势建鼓楼、钟楼及乐楼,表达了当地对于经济繁盛与礼乐仁和的共同追求。
▲ 州城图 [引自乾隆三十年(1765年)《直隶绛州图》]
▲ 新绛鼓楼钟楼位置示意
山西曲沃,昔为晋国雄都,其城因经济发展而拓建新城,并与旧城东南角外修建四牌楼,遂成一地标识,以提振格局、凝聚人心。
▲ 曲沃四牌楼位置示意
再如湖北武汉三镇,地处荆楚之要、水路商贸繁盛,武昌黄鹤楼、汉阳晴川阁与汉口镇大观音阁、白楼矗立耸峙,在码头林立、水路辐辏之间,亦可揽山水之胜概;此外,还有历史时期繁盛的市镇,如山西祁县贾令镇贾令村,曾为连接川陕重要驿站,当地营建镇河楼蔚然耸立于主街之上,楼上高悬“永镇昌源”匾额,印证着此地历史的兴盛与繁华。
▲ 祁县贾令村镇河楼
凡此等等,皆具启发,本栏目从诸多案例中遴选湖南湘潭万楼、山东聊城光岳楼、河南光山大观楼、山西平遥市楼对“振市气、揽繁华”的营建实践要义作进一步阐释。
湖南湘潭,“五衡之剧邑,全楚之繁区”,为湘江流域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在城东湘江北折之西断岸高脊之地,有一座标志性建筑名为“万楼”,为明万历年间邑侯创建,本为“壮形势、御灾患”之用。明清时期湘潭因水运交通而经济繁盛,在城外形成了十里街铺沿湘江展开的商业总市,万楼因其巍峨雄杰之势,更蕴含“万,乃数之大者,邑从此而大”之期许,与城南高峰塔互成犄角之势,勾勒出湘潭“城总分设”的宏阔空间格局。万楼因其捍卫城、助人文、协人心、聚人气等多重内涵,百余年内不断得以募资修缮、代代赓续,其见证了历史的盛衰变迁,至今仍是湘潭重要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坐标。
▲ 城总全图 [引自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湘潭县志》]
山东聊城,“南控江淮、北达京畿”,为漕运所经之地,水路经济繁盛。城之正中有楼“厥高十仞”,名为“光岳楼”,又名“东昌楼”, 楼宇巍峨壮丽、气势非凡、巧夺天工。其楼营建本因军事防御而起,其后因其崇台高耸、四面洞达、居高临下之势,登临其上可“俯瞰商货之殷辏,思以宣其滞,远览河漕之曲折,思以畅其流”,吸引了大量文人贤士留下诗篇,亦是一地之文化标识与精神象征,享有“东郡之镇山”“楼之系重于东郡”之称。
▲ 府城图 [引自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东昌府志》]
河南光山,其城于明初营建,至清乾隆时期因经济繁荣而逐渐向南拓展,在南门外形成南关。关外濒临官渡河建有“大观楼”,又名“望水楼”,其布局精巧、形势奇绝,为南关至高之地。南关作为光山商业新区,商贸繁荣、街市密集,其整体格局延续老城原有轴线,而大观楼正是轴线序列南端收尾之处,在街市闹市熙攘之中可揽一番山河壮美盛景,诚如时人记载:“青陂野墅千村聚,彼岸慈航万众寻。试上大观楼上望,南山远黛翠来侵。”
▲ 街市图 [引自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光山县志》]
山西平遥,明代开始为“四达之区”、晋商票号兴盛之地。其城内有市楼,“临厘市,跨通衢”,跨立于南大街之上,因其楼下“井内水色如金”又名为“金井楼”。明清之际,伴随着晋商贸易的兴盛,平遥城内商号林立、市肆繁华,市楼因其高耸形态作为全城制高点、控引城内格局,在其原本管理市肆、规范市场功能之外,更具缉盗、报时、揽胜之用,可提振商贾市气,标树经济繁荣,如清人记载:“凭栏纵目,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当地对市楼兴修十分重视,据记载清年间即有五次大规模修缮,并由当地商人、商会自发捐资进行,以保其楼不颓,并于其上设关圣像、观音像、奎光阁,将其作为当地“思保聚之方”“人文观兴之所”,饱含“永济遥民亿万年”之美好期许。
▲ 县城图 [引自清光绪九年(1883年)《平遥县志》]
▲ 平遥市楼航拍
总之,“振市气、揽繁华”作为一种经济繁盛时期的标志建筑营建理念,蕴含着中国本土规划善于依循经济发展规律构建标志空间,以实现民生殷富、人心凝聚、境界提升等协同效益的营城智慧。许多城市在历史实践中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其往往见证了一地的繁荣昌盛与兴衰起伏,是城市的文化印记与精神坐标。继承并弘扬中华营城智慧,妥善保护一地标志建筑遗产,构建新老协同、古今接续的城市标志体系,共创古今交相辉映的人居格局,对于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王树声
图文
朱 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讲师 博士研究生
李小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孙亚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王树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本文通信作者
*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3JT016);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2023J037)。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希望您为喜欢的内容点个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继承与创新】振市气、揽繁华:一种经济繁盛时期的标志建筑营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