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资讯】17万亿PPP集中大清理,智慧城市ppp项目何去何从?

导 读


最近有好多读者朋友比较关注PPP的内容,毕竟曾经火爆的PPP模式正在遭遇一场“倒春寒”。国家财政部PPP项目库中,陆续有很多PPP项目被清理出库,网上也流出了新疆、湖南等各地的发文文件,或者全面暂停PPP,或者重新梳理PPP项目,这对于刚刚找到智慧城市运作、高歌猛进的PPP项目无疑是当头一棒,那么,后续智慧城市PPP项目该何去何从呢?

Selected Reading


4月初,有媒体报道,按照国家“3月底前完成PPP项目库集中清理”的要求,目前多地已明确项目退库以及整改意见。其中,新疆部分地区暂停了PPP项目建设,湖南高达80%的项目退库,江苏则停止了无收益性质的增量PPP项目。


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认为,过去PPP确实存在过多过滥的问题,必须进行整顿;但这并不是要把PPP模式一棍子打死,不规范的项目和企业被清理后,做得好的企业和项目仍将被保留,PPP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浪淘沙”的过程。


【资讯】17万亿PPP集中大清理,智慧城市ppp项目何去何从?

PPP项目大清理


3月27日,位于中国西陲的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发出了一则《关于暂停开发区2016年-2017年政府类项目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对2016年、2017年政府投资类所有续建及未开工建设项目一律停止施工,并启动排查梳理工作,对所有在建项目逐一排查建档。


严格意义上讲,《通知》所说的政府类项目并不完全等同于PPP项目。新疆之所以排查梳理政府类项目,主要原因也是为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而不是专门针对PPP这种模式。


不过,排查梳理政府类项目,与去年11月开始、今年3月底结束的PPP项目库集中清理工作,确实有着相似的背景和时机。


去年10月,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今年4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特别是把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杠杆尽快降下来。


而过去几年,PPP模式的火爆恰恰是造成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杠杆率抬高的一大原因。通过小股大债、明股实债、银行同业理财工具等手段,PPP加杠杆比较严重,有些社会资本甚至只用3%-5%的资本金,就能撬动一个PPP项目。


“财政部规定地方每年用于支付和补贴PPP项目的支出不能超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但地方实际执行的时候却成了‘一窝蜂’,恨不得什么都做PPP。”王守清说,“财政部三令五申强调,不允许明股实债,不允许做拉长版的BT,要进行物有所值和财政可承受力评价,但最终还是没有落实。”


鉴于此,2017年11月1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业内称“92号文”),要求启动对总投资超17万亿元的万余个PPP入库存量项目的集中清理,清退不合规项目,并计划于2018年3月底前完成。


根据PPP大数据公司“明树数据”的统计,从“92号文”发布之日起至4月4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退库项目已达2330个。大岳咨询的研究也发现,在3月底清理大限前一周(3月23日-4月1日),财政部PPP项目库退出项目达到724个,涉及投资额7239亿元。


【资讯】17万亿PPP集中大清理,智慧城市ppp项目何去何从?

未来长期仍将利好


“过去两三年对于PPP模式的盲目乐观,以及今年以来对于PPP的盲目悲观,其实都有媒体炒作的成分,和事实有一定的偏差。”上海济邦咨询公司董事长张燎表示。


王守清表示,过去一段时间,PPP确实存在着过多过滥的问题。中央力推PPP原本有两个目的,一是减少债务,二是提高效率。但推行PPP的结果却是地方债务不降反增,效率也由于种种乱象反而降低了,因此必须进行整顿。


“这次整顿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过去那些不规范的项目和企业将被清理,但做得好的企业和项目则将被保留,而不是把PPP模式一棍子打死。”王守清说。


一位财政部内部人士也表示,虽然PPP在中国出现了很多偏门和异化现象,但这并不是PPP模式本身造成的。当前阶段PPP还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如果不坚持PPP模式,国家又会返回头去走隐形负债的老路,那将是一种倒退。


“有问题是正常的,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去解决,这是财政部为什么要发布‘92号文’的初衷。”该人士说,“PPP可能短期不利好,但是长期一定利好。PPP将在2018年进入新时代,回归本源,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


张燎也表示,通过此次清理整顿,过去PPP那种“虚假繁荣”的时代结束了,未来将迎来更加注重质量的时期,这对规范经营的企业是一个好消息。


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副秘书长王永刚对此进行认为,PPP项目良性的发展,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当前除去的PPP项目,主要是变相的类似的BT项目,仅仅实现了财政的表外融资,没有充分发挥PPP社会资本投资运营的初衷。


一个良好的PPP项目的设置,要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赢,要实现社会大众购买服务的场景。


目前已经开展的PPP项目,少部分归类于智慧城市项目,但由于主要是通过政府财政购买服务,而对于一些政府财政不足的区域,大量的财政投入到没有办法开展社会运营的项目上,仅仅依靠每年政府的预算,来支撑,是不足为取的。


例如一个城市的财政每年PPP支出能力只有一个亿,可是智慧城市项目的平安城市的需要就要接近一个亿,那这样一个纯粹政府财政的项目,就占据了智慧城市的大部分,其他项目从哪里找费用呢? 再比如一个个城市的财政每年PPP预算只有一个亿,可是智慧城市PPP总体项目却超过1个亿,这样政府就需要开展第三方融资,这样的项目也很难推进。


所以,在当前情况下,智慧城市的总体发展思路如下:


1


智慧城市PPP项目,不是不可以开展,但是要有适当的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运营的总体运营思路。要有部分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要有可以投资运营的项目联合在城市开展,这样既可以保证智慧城市PPP公司的现金流,有利于智慧城市PPP公司的社会化融资,同时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要绝对给政府足够的财政预算空间,避免政府过大的资金压力,绝对要避免寅吃卯粮的现象。


2


当前,我国政府的官员轮换很快,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现官要管前任的账,但都有本届个人的政绩的驱动诉求,所以智慧城市要尽量开展可投资运营的模式,减少依赖于政府财政,减少依赖于官员个人关系,政商关系清晰,靠自身的资源,玩转智慧城市。


3


智慧城市是一项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迭代发展,前进。我们一定要先聚焦投入到阻力小、显效快的项目,彰显智慧城市运营的能力,获取城市的领导和人民的更多信任和支持。


4


智慧城市要考虑整体计算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有的项目需要政府财政大,有的项目需要政府财政少,有的项目不需要政府财政,但要统筹去计算,建设智慧城市,总计政府要投入多少,智慧城市运营商要投入多少,运营的效益会是多少。智慧城市分拆城各个子项目的独立运作模式,很不鼓励,结果会演变成,哪个部门能找到钱,能要到财政资金,哪个部门的系统就先上,其他的就等着,很难形成智慧城市的全大数据,也很难实现对城市的全局优化。


5


我国智慧城市绝对不可能形成几个企业,或者几个以某企业为主体的联盟的垄断现象,因为我们的城市的差异性,一定给会涌现出来很多智慧城市运营商,分级分类承担各种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在2018年提出“智慧城市市场开发者”的定位,就是要联合更多的企业,扶持各类智慧城市运营商,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投资、向社会收费运营的模式,共同服务于我国智慧城市的健康的快速的发展。

来源: PPP项目争端解决、中国智慧城市论坛

编辑:王艳阳、林冬娜


其他用户正在看

【资讯】17万亿PPP集中大清理,智慧城市ppp项目何去何从?

【政策】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整理如何引入PPP模式

【政策】两部门推广农业领域PPP模式 力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知晓】PPP模式

【资讯】PPP在国外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聚焦】首部《中国地理国情蓝皮书》发布(附答记者问)


国地资讯聚焦国内外国土、城建、环境行业,致力于宣传热点政策,分享新鲜资讯,展示研究成果。


【资讯】17万亿PPP集中大清理,智慧城市ppp项目何去何从?

【资讯】17万亿PPP集中大清理,智慧城市ppp项目何去何从?

空间规划大数据联盟
关注“空间规划大数据联盟”给你想要的资源!
【资讯】17万亿PPP集中大清理,智慧城市ppp项目何去何从?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