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9点,科技园一间办公室的Joe正在等待他的早C晚A,窗外一架无人机正飞快飞向外卖柜……
这并非科幻电影。在深圳,无人机配送已覆盖53条航线,最快12分钟送达;直升机随时待命救援,eVTOL载人测试紧锣密鼓……这座城市正以“每平方公里GDP全国第一”的密度,向天空要效益。
“
低空经济崛起:
解码下一个万亿级战略新兴产业
低空经济是指在1000米以下(有时延伸至3000米)的低空空域内,以各类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与技术所形成的经济体系,涵盖基础设施、飞行器研发制造、低空运营(场景)、配套服务四大板块,形成超20个细分领域的立体产业链,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数据,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400亿元,无人机飞行量占全国30%以上[1]。这场由1000米低空引发的革命,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
然而,这场革命并非一蹴而就,以eVTOL为代表的尖端技术,既面临着技术瓶颈的挑战,也需要市场的认可和接纳。幸运的是,深圳的弄潮儿们早已扬帆起航,美团、丰翼科技、中信海直等企业正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探索低空经济的无限可能。
“
外卖革命
12分钟必达:
无人机如何改写配送规则?

美团无人机在福田星河COCO Park开通新航线(管乐 摄)
“
无人机的平均配送时长约为12分钟,其中最快一单用户购买的零食从下单完成到收货仅用时5分07秒。
Part.1
黑科技档案
美团的“空中快递员”,多为身手敏捷的多旋翼无人机。采用碳纤维或复合材料等轻量化设计,具有机型小、灵活飞行、高密度垂直起降等特点,专为城市复杂环境下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而生。美团已迭代至第四代机型,搭载智能飞行系统,配送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近150%,平均仅需12分钟即可送达。截至2024年底,美团在深圳、上海落地约53条航线,累计完成用户订单超45万单。

Part.2
全产业链揭秘
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实现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到运维服务等全链条产业链的打通。
研发设计:作为产业链的“大脑”,研发设计环节需要高投入和高学历人才,负责硬件和软件的开发。美团研发总部选址龙华区北站东广场,凸显了对交通便利性和贴近市场需求的重视。
生产制造:生产制造环节依托深圳“世界无人机之都”庞大的无人机供应链体系和制造经验,能快速响应美团的研发需求。美团无人机智能制造中心选址在龙华福成街道,具有靠近供应链和研发总部的需求。
运维管理及服务:包括运维空间、上架点、下降点。远程的预分管理中心,监视无人机飞行状态。上架点包括无人机、充电柜、小屏摄像等作业空间,起飞区规模需求小,通常设置在建筑物楼顶,空间简易。下降点放置无人机空投柜,占地空间较小。

工作人员正在做生产测试(管乐 摄)
Part.3
低空配送:从商圈到跨海
应用场景丰富,依托“无人机+快递柜”配送模式,美团无人机形成以商圈为核心,覆盖办公、景区、市政公园、医疗、校园等多种场景的低空配送网络。应用场景可分为城市密集场景(商圈、办公园区、住宅等)、郊野休闲场景(市政公园、景区或海滩等空间范围大,收货地址无法准确定位,地形相对复杂,配送过程时间长且困难区域)、跨海跨江场景(如广州跨珠江的医疗送检场景)、其他特殊场景(疫情之下的校园、城中村等)。

美团无人机低空配送网络与设施需求
“
物流颠覆
秘密武器:
大湾区上空的”空中快递网”

“
丰舟90无人机”在载重10公斤的情况下,最大航程120公里。从深圳蛇口起降场起飞到中山小榄,全程约72公里,用时约45分钟。
Part.1
黑科技档案
顺丰旗下的丰翼科技,是物流无人机的先行者。其无人机运输网覆盖低空300米以下空间,针对不同的物流场景,形成了以方舟、丰州、魔鬼鱼三大系列的无人机体系,并开通同城即时送航线和跨城急送航线,连接深圳与珠海、中山、东莞等城市。丰翼科技的无人机不仅体型更大,类型也更多元,对设施的要求也更高,需要配备机位、机库、独立电力及维修保养等设施。
丰翼科技主要机型及应用场景
Part.2
全产业链揭秘
丰翼科技具备独立研发、测试、生产和运营等能力。其研发、生产测试等核心环节主要在深圳都市圈布局,风洞测试等环节则布局在赣州,最为核心的运营体系形成以深圳为中心,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物流网路。
研发设计:丰翼科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涉及飞行系统、抗干扰技术和自主感知等多个领域,已申报专利近400项,其研发中心选址南山高新园,靠近市中心,设施方便可达、创新氛围浓厚、享受政策扶持。
生产测试:丰翼科技具备无人机组装测试、整机制造能力,形成多类型的无人机生产线,其中松山湖中集智谷产业园以无人机整机组装为主,赣州的制造基地则专注于中大型无人机的智能化生产主。
物流运营:丰翼科技依托物流枢纽场站+运营中心+集散点+物流配送的运营体系,形成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运输网络,截止到2024年底,丰翼科技已开通石岩,宝安新桥、光明、龙华等运营中心,在深圳自建了80多个无人机起降场。

高密度飞行自主调度系统
Part.3
低空运输:全场景覆盖
丰翼无人机依托物流枢纽场站+运营中心+集散点+物流配送的低空物流网络,实现多场景常态化运营,全面覆盖快递、医疗、巡检、测绘等行业延展应用,可归纳为“急难险贵”四大场景。
“急”时间敏感场景:如急需运输的血液样本、医疗物资等,丰翼科技的无人机已开通24小时待命的航线,确保时效性。
“难”传统运力较难抵达场景:如高原地区的松茸、虫草等珍稀物品运输,无人机能够提升运输效率并减少物品损耗。
“险”地形险要场景:如山区救援,丰翼无人机能够为救援人员提供必需的物资,帮助抵达难以到达的灾区。
“贵”附加值较高的场景:对于高价值产品如珠宝、芯片等,丰翼无人机能够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运输服务。

丰翼科技无人机低空物流网络
“
载人未来
从救援到通勤:
深圳人何时能”打飞的”上班?

图源:中信集团官网
“
每天清晨,中信海直的直升机从南头直升机机场起飞,为南海石油平台运送工程师。”S92机型可载20人,航程900公里”。这套系统已累计完成37万小时安全飞行。
Part.1
黑科技档案
中信海直作为我国唯一上市的通用航空运营公司,拥有亚洲最大规模的民用直升机队,致力于海上石油运输、陆上通航、通航维修和引航风电等领域。其直升机航程通常在800-900公里,能够承载15-20人,适用于海上石油运输、城市应急救援等高需求场景。
Part.2
全产业链揭秘
中信海直的产业链涵盖从航空器制造、通航运营到飞行员培训等多个环节。
通航运输:包括海上石油、应急救援等,在空间上需要配置起降场地、航站楼、办公楼以及适宜的飞行空域。
通航维修:航空维修属高附加值产业,技术要求高,业务门槛高。中信海直依托通用航空机场设置维修车间、机库、备件仓库,为空客直升机公司提供售后服务,并发展了军机整机和部附件维修业务。
培训认证:中信海直的飞行员培训和机务人员培训服务已获得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和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等国际航空认证。在空间需求上,需要模拟器室、飞行训练区和专业设施。

海上石油服务及港口船舶直升机引航(图源:中信海直)
Part.3
通航运输网络实战
中信海直形成了基地机场-客运枢纽-起降点的通用航空运输网络。基地机场提供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客运枢纽可与综合交通场站合设,高效衔接其他城市交通出行方式,推动空-地交通一体化;起降点结合建筑物楼顶、园区空地等设置,承担空中客运末端的到发功能。
依托通用航空运输网络,目前中信海直主要提供面向企业客户的通航运输服务,包括海上石油服务(核心业务)和陆上通航业务(应急救援、城市综合服务,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游览服务)。此外,中信海直已与多家国内外eVTOL企业建立合作,共同探索短途运输和低空游览等新兴业务领域,有望向空中交通、空中游览、政务飞行、特色飞行活动等多元场景扩展。

中信海直通用航空运输网络
低空经济的未来方向
低空经济,这一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物流、交通、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的未来。在物流配送领域,无人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已然成为现实,它不仅提升了配送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更优化了终端用户的体验,持续推动着行业技术创新与管理模式变革。这股力量,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为电商与零售业的竞争格局注入了全新的变量。
而在载人运输领域,通航运输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仍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通航运输受制于高运营成本,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eVTOL在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智能驾驶及飞控技术等核心环节仍存在技术瓶颈,整体处于技术攻坚与市场培育的关键期。
面对低空经济的发展需求,城市规划必须超前部署。科学规划起降点网络、优化低空空域管理模式、完善低空基础设施配套,构建适配立体交通的新型城市空间体系,这些举措将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与此同时,深圳、珠海、广州等城市已经在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引领的新生活方式。珠海的无人机配送社区,深圳市龙华区依托樟坑径直升机场积极探索低空城际服务、低空物流服务、低空医疗等多元场景,这些尝试不仅展现了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让我们看到了低空经济在应用场景创新上的无限可能。
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和政策的不断完善,低空经济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深圳,作为低空经济的先行者,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持续探索、勇于创新。
近期阅读
–
作者 | 陈菲
中规院深圳分院创新空间规划设计研究所
作者简介:本科、硕士均毕业于中山大学。长期从事政策研究、战略规划、产业创新研究等工作。主导负责《黄江镇战略定位提升规划》、《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片区专项规划》等规划项目,并获金粤科技奖,省、市级规划设计二等奖等奖项。深度参与《深圳市龙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武汉东湖科学城空间战略规划》、《龙华中心片区空间规划研究》、《罗山片区产城融合发展谋划》等规划研究,积累了科创片区产业研究、创新转化的研究经验。长期跟踪大湾区创新发展,负责《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力维度专项》等课题研究,在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
注释:
[1] 数据来源:深圳市低空经济白皮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PLUS):让梦飞翔:深圳发展低空经济的三种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