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漫长编纂时间
2家总主编单位
14家分册主编单位
200余家参编单位
1000多个编写团队
3000多名参编专家
1000多次编写会议
50%新增内容
400多个建筑类型和专题
4000多个优秀建筑实例
3600多张精致CAD线图
15次以上的改稿
92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
……
“天书天团”访谈风采
享有新天书美誉的《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是行业内最大型基础性工程,承载着总结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建筑行业成果、指引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在新天书伟大旗帜的号召下,我国建筑界的优秀单位和专家汇聚一堂,共同组建了我国建筑界的“天书天团”。“天书天团”既有院士大师、学术大咖,也有知名教授、权威专家,还有一众代表建筑界未来的青年建筑师、青年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
建筑界的“天书天团”通过不可思议的执着与坚韧,将新天书打造成当代中国建筑领域的“百科全书”。新天书不仅构建了新时代建筑设计领域的全新知识体系,还反映了建筑界最前沿的理念、最先进的技术、最翔实的数据、最典型的实例。
“天书天团”的八年奋战,铸就了这一代人的新天书。新天书以其精炼的文字、精美的制图、精致的版面,为读者深度阅读、掌握各领域知识点、提升设计水平,提供了权威的依据。
“天书天团”作为亲历者和缔造者,在新天书出版面世以后,自会有很多感慨和感动要和业界分享。为此,新天书总编办特邀请2家总主编单位和14家分册主编单位时任领导进行了访谈。这些“天书天团”的“团员”会告诉大家新天书是如何编成的,“天书天团”过去八年里共同经历了什么,新天书又有着怎样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天书天团主席团访谈
(排名不分先后)
崔 愷
总编委会顾问委员会委员、第4分册编委会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这一次资料集的出版实际上是一个大检阅,也是一个大记录、大整理。不仅仅把我们所熟知的这些优秀建筑的图片资料放进来,更多地把它的技术含量按门类进行总结和梳理,为便于今后我们专业界未来的建筑创作发展能够提供很好的技术的一个参考书,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王建国
总编委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大纲编制委员会委员、第8分册编委会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原院长
作为第8分卷的一个主编,我觉得特别高兴这套书能够在建工出版社、在陆主任的多年艰辛地协调、组织、领导、奋斗下,终于今天问世,我真的是感到非常的高兴,也感到非常的激动,也感到非常兴奋!所以,我想这套书未来一定会成为我们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这样一些同志,未来的参考的或者被称之为 “天书”。
周 畅
总编委会副主任、大纲编制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
三版《建筑设计资料集》的出版,它既是传承了老一代建筑师们的严谨科学的治学的精神和作风,又体现了我们今天的建筑学人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精神。我觉得它所体现的这种精神,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后人所铭记、所追忆的。
沈元勤
总编委会副主任、大纲编制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
新修编的《建筑设计资料集》和前两版相比,一个最大的特点体现了“全、新、精”。内容更加全面,包含了所有的建筑类型。新,体现在内容包括近20年最新的建筑设计成果;精,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精心付出,使这套书不愧为精品出版物。
朱文一
大纲编制委员会委员、总编委会委员、第1分册编委会主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原院长
让半个世纪以前的一部“天书”,在新的时代焕发了青春,焕发了新的活力,这个我表示由衷地钦佩,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感叹的是编纂这个书的编写还有组织的团队。对这个团队在长达8年时间里的奔走、组织工作,对这项世纪工程做的组织工作,表示赞叹,表示惊叹!
周文连
总编委会委员、第5分册编委会主任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执行总经理
新版资料集的出版,将为我们广大的建筑设计工作者,为我们整个的建筑设计行业的所有参与者,甚至包括我们整个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包括大学的学生将会起到很好的借鉴和鼓励的作用。
庄惟敏
大纲编制委员会委员、总编委会委员、第2分册编委会主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历时几年的时间,各路专家人马应该说从一开始的策划,到草稿的形成,到版式,到每一步的审查,其实都蕴含了他们大部分的、几乎所有的精力。那么有很多的专家,特别是老专家在一遍遍的审查过程中,逐字、逐句、逐条,甚至于标点,都把它标志出来。
邵韦平
总编委会委员、第7分册编委会副主任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事关我们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应该说通过编纂,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很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成果,这些成果既是对我们学术工作或者对我们技术工作具有很大的技术帮助,同时它也很好地反映了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城市建设中的丰硕成果。
赵万民
大纲编制委员会委员、总编委会委员、第1分册编委会主任、第2分册编委会主任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原院长
他要求编写者反复地精细化资料,准确程度要求非常高,同时层层落实责任制。从主编到分册主编,到具体编写工作小组,以及到编写的技术人员,并且它将这样一个工作的责任对位和名誉对位,是一体化的。编写者能够在编写内容上署名,那么使他有自己的成就感和责任感,这项工作的整个组织工作获得了非常的成功。
丁 建
大纲编制委员会委员、总编委会委员、第6分册编委会主任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资料集在历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走到了新时代的第三版。虽然现在各种媒介、各种传媒的工具方式越来越多,但是作为一个完善的、权威性的、完整的一个工具书,那它具备非常好的完整性、权威性和全面性。目前不管是从我们国内看还是国际看,应该讲咱们第三版的资料集做得都是很突出的,都是国内国际做的最好的之一。
吴长福
大纲编制委员会委员、总编委会委员、第1分册编委会主任、第3分册编委会主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原院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所有的参编人员均怀有十分强烈的责任感,为《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的出版倾注了大量的热忱与努力,建筑设计资料集的出版,凝聚着行业的集体智慧与最新成果。
梅洪元
大纲编制委员会委员、总编委会委员、第6分册编委会主任、第8分册编委会主任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第三版《建筑设计资料集》相较于前两版,在作品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参考的完善方面,兼具了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内容的广阔和深度上还是有大幅度的提升,应该说实实在在代表了我国当代建筑设计参考书的最高标准,也是这个时代的“天书”。
沈 迪
总编委会委员、第3分册编委会主任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以往的那个设计资料集是教设计人员如何去做设计,而这次新的版本的建筑设计资料集是教我们设计人员如何更好地去做建筑设计,如何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的指导下,把我们的建筑设计做得更好。
张 颀
大纲编制委员会委员、总编委会委员、第6分册编委会主任、第8分册编委会主任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将近八年,我们都经历了太多,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出版社的带领下,最终取得这样的成果,非常艰苦的一个过程。可喜可贺,总之有很多事还值得我们去回忆,去纪念!
孙一民
大纲编制委员会委员、总编委会委员、第8分册编委会主任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希望这一版图书的编纂,真正达到社会效益,也很希望以一些新的手段、新的媒体的方式继续下去。
刘克成
大纲编制委员会委员、总编委会委员、第1分册编委会主任、第7分册编委会主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原院长
终于完成了这样一部巨著,今天能呈现在大家面前,实在不容易。建筑设计资料集总结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建筑发展的一系列新的成就,站在一个国际视野,对当前建筑的一系列的问题、案例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工作,也代表了今天中国建筑学发展的水平和总体面貌。
尚春明
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
这个系列丛书,是我们全国各行各业从事建设行业、建筑设计行业的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也代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向为这本丛书做出辛勤努力、巨大奉献的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天书天团秘书处
刘 静
总编委会办公室成员、责任编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与城乡规划图书中心编辑
资料集的书稿,不同于一般书稿,它的字、图、表蕴含了大量的信息,通过一遍遍 “刷”稿,我觉得真的是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时候我们也会翻开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新书,看到那些在排版过程中修改过无数次的图纸,现在变得很完美,真的是为我,也为我们资料集团队感到自豪。
徐 冉
总编委会办公室成员、责任编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与城乡规划图书中心副主任
整个产品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始于2010年的启动会,期间历经六次总编委会,近千次的各分册编委会、审稿会、预结题会,到最终2017年的首发式,这一路与全国五湖四海的建筑师、高校老师一起携手走过,甘苦与共。正因为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是整个行业、我们大家多年心血的成果,所以在此恳请大家一定要支持正版,抵制盗版!
刘 丹
总编委会办公室成员、责任编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与城乡规划图书中心编辑
大家一直风雨共济,从最初的大纲,到1/2稿,初稿,专家一审、二审稿,预结题稿,直到定稿,一步步走来,经历了“天书”从薄变厚,从厚变精的一次次蜕变。
陆新之
总编委会委员、总编委会办公室主任、责任编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与城乡规划图书中心主任
我们这一代人编这个工具书,其实历史不会给你太多的机会。我们组织这一版的时候,假如我们把这经典毁灭了,或者没有顺利完成。以后的人来组织这种事情的时候,他会想,上一代集中了那么多的精英,那么多的人,来干这件事情都没有干好,我们又怎么能干好呢?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天书还是天书,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书。”我觉得非常的高兴,在这里再次感谢大家这么多年的奉献和奋斗,希望我们近八年来因为天书结成的友谊天长地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