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时评丨 600亿发展基金切忌成管理部门的“钱袋子”

(资料图片)


■朱菲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政府与市场携手增强创业创新动力。
  
  李克强强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是一项重大政策。“如果实践得好,真正发挥中央财政投入的杠杆效应、乘数效应,不仅对成长型企业是很大的扶持,也能有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这对扩大就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发展新动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决定,中央财政通过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创新机制发挥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通过设立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用市场化的办法,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原则上采取有限合伙制,其募资、设立、管理、收益分配、到期退出等均按市场化原则操作。通过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国家出资收益适当让利等措施,更多吸引社会资本,激发中小企业“双创”活力。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降至荣枯线下方,创三年新低。糟糕的数据带给市场的悲观情绪并未持续太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给稳增长增加砝码,明确了创业创新利好政策。
  
  近年来,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资金需求旺盛,但融资满足率较低,融资成本普遍较高。而对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最需要的莫过于融资支持。尽管多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但这个老大难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已经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掣肘。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更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过去,仅靠金融机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投融资方式。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核心仍需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
  
  实际上,我国预算科目中一直设有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是政府从预算中专门安排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国务院提出设立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创新。具体为中央财政仅出资四分之一,剩下的由企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这种“市场化操作”无疑是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一大亮点,体现了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携手合作,也是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的一种探索。
  

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方面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及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等原则,确保 社会资本参与能受益;另一方面让更多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获得定向支持,而不是单纯为企业减税、或者仅仅依靠单个企业通过向政府申报项目来获得资金。这种模式 的要诀,就是把传统的补贴、拨款等改造成基金,更能体现中央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

  
  这种引领作用或者说杠杆撬动作用的效果是按倍数放大的,获得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一旦发展起来了,利润的增长以及增加就业的连锁反应都展现出这一创新机制不断扩大的联动效益,将大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精准发力。
  
  另外,中小企业本身的灵活性能够保证市场供应的充分和多样化。小企业在适应激烈市场竞争方面表现得也更积极,这些企业在提升自身效益的同时还能很好地倒逼大企业创新和转型。
  
  用李克强总理在会上的话就是,以不断迸发的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经济大局稳定。他重点强调,要以改革释放的红利来激发微观活力。
  
  因此,在9月1日的常务会上总理特别强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的理事会虽然是一个政府性的框架,但基金实体完全要按商业化、市场化的方式来运行和操作。
  
  “这绝不是分给哪个部门、哪个司局的钱。要把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办成一个市场化运行的基金,切忌成为管理部门的‘钱袋子’。”李克强郑重警示。
  
  显然,如此改革机制,不仅能提高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使用效率,也能有效地遏止寻租腐败。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必须有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包括申报、批准、使用等所有流程要完全公开化,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另外,此次提出的“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国家出资收益适当让利”等措施,显然有助于在短期内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但长远来看,基金的运作还是应严格遵循同股同权同收益以及国资、民资平等化的市场规则。


(作者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