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专栏,向大家推介三则来自ICOMOS 和UNESCO的最新资讯。
(专栏编辑:袁菲)
木质建成遗产保护准则,2017
来源: http://www.icomoschina.org.cn
该准则是ICOMOS 第19 届大会上通过的系列国际文件的第二份:由ICOMOS 国际木质遗产科学委员会(WOOD) 编制的《木质建成遗产保护准则》,是对1999 年10 月在墨西哥ICOMOS第12 次全球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历史木构建筑保护准则”的补充及更新,经2017 年底德里大会讨论通过,成为ICOMOS 木质遗产保护的最新指导性文件。
准则文件旨在尊重木质建成遗产文化意义的基础上,定义具有最大限度国际实例适用性的保护及保养的基本原则:
-
认识并尊重木质建成遗产的重要性,确认它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结构体系和细节,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
重视并尊重木质建成遗产的多样性,以及与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认识到木质遗产为手工艺者和建造者的技艺、及其传统文化和祖传知识提供物质证据;
-
理解文化价值随时间演变需要周期性回溯,对木构建筑真实性的界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认知和态度;
-
尊重不同的地方传统、建造实践和保护方法,重视可用于保护中的多样化方法与技术;
-
重视并尊重历史上采用的丰富多样的木材种类和材质;
-
认识到从建构筑物整体来看,木构件是纪年信息的珍贵载体;
-
重视木结构能承受巨大外力(如地震)的优良性能;
-
认识到全木或半木结构在多变的气候环境条件下的脆弱性,易受(并不限于)温度和湿度变化、光照、真菌和昆虫、磨损风化、火灾、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和人为损毁等因素的影响;
-
认识到因木构自身的脆弱性、不当利用、传统建筑设计和建造技艺失传,以及对当地社区的精神和历史需求缺乏理解……越来越多的历史木构建筑在消失;
-
认识到木构建筑遗产保护中社区参与的相关性,保护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关系,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在以上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准则具体拟定了包括“检查、勘察和研究”、“分析和评估”、“干预措施”、“当今材料和技术”、“记录和建档”、“监测和维护”、“历史森林保护区”、“教育和培训”共八个方面的36 条准则。其中“干预措施”是重点篇章。
检查、勘察和研究:强调在实施任何干预前都应开展全面记录和精确的诊断分析和必要的结构测试,特别指出对于木构件上“看不见”的(如木工的题记、水平线等用于施工的)标记,也应被记录。
分析和评估:应尽可能保留所有界定遗产特征的要素进行评估和界定,包括:整体结构系统、非结构元素(如立面、隔断、阶梯等)、表面特征、木工装饰处理、传统和工艺、建筑材料(质量或品级)等。
干预措施:要基于多方共识制定建筑保护总体策略,干预要尽可能保留建筑结构的原始功能,以必要的最小干预来保证建筑或遗址的物理和结构稳定性及其本体和文化意义的长久保存。
干预要遵循传统做法,尽量可逆,不影响或阻碍后续必要的保护工作,不妨碍未来对显露或融入建筑中的证据的读取,并重视遗产环境。
任何用于替换的木材要尽量满足:与原构件同一木种,含水率吻合,可见部分具有相似纹理特征,并且加工时采用与原构件相似的工艺和工具;不应刻意将替换的木构件人工做旧;新构件不应在审美上影响整体外观,同时可做谨慎的标记处理,以便后期可辨识。
实施干预过程中,应将历史建筑视为一个整体,所有材料(包括结构性部件、填充性嵌木、防风板、屋顶、地面、门窗等)均应被同等重视,尊重原材料、原工艺和原肌理。
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仅仅为满足现代建筑规范要求而实施干预措施。一切干预措施均须建立在经充分验证的结构原则基础上。
当今材料和技术:应采取极端谨慎的态度选择和使用当下新材料和技术。
记录和建档:记录应包含干预措施和保护工作中涉及的所有材料,包括从建筑中拆除的多余材料或构件的典型样品,以及传统技法和工艺的相关信息,以及选择特定保护修复材料和方法的具体原因。记录应当科学编目、妥善保存且适当开放查阅。
监测和维护:必须制定一套清晰连贯的定期监测和日常维护策略。监测工作须贯穿任何保护干预过程始终并持续进行;日常维护和监测数据都应作为建筑历史资料的一部分妥善保存。
历史森林保护区:认识到木材的可得性对木构建筑保护至关重要。鼓励保护原始林区并建立风干木材仓库,并非鼓励对历史构件的大规模替换,而是为必要的修缮和少量替换的建立储备护区。
教育和培训:记录、保护和恢复历史木构建筑的传统知识和技艺,提升木构建筑遗产保护意识,教育是可持续的保护和发展政策的基础。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upforum@vip.126.com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8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upforum.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