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会议资讯丨2018海峡两岸中生代学者建筑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坊

会议资讯丨2018海峡两岸中生代学者建筑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坊

2018海峡两岸中生代学者建筑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坊


由傅朝卿教授倡议和赞助,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主办,“2018海峡两岸中生代学者建筑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坊”将于2018年10月27-28日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由17位学者以每人发表约50分钟学术报告的方式进行充分交流。该系列交流活动计划于10年内在台湾地区与大陆交替举行,并已于2017年11月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此举为加强建筑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为推动华人在该领域的学术成长创造了条件。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一向致力于促进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学术交流,对于中生代的学术交流十分重视。1988年在朱光亚教授倡议和组织下曾举办过第一届“中国建筑传统与理论中青年学者研讨会”,邀请两岸专家参会,后于天津大学召开了第二届。本次举办“海峡两岸中生代学者建筑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坊”,既是新时期的重任,也是对曾经开展工作的延展,更是对华人加强文化交流、推动建筑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研究与学科发展的一次衔接。


  主  席  


陈薇(东南大学)

傅朝卿(成功大学)


  时间地点  


2018年10月27日-28日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礼东二楼报告厅


  学术委员  


贾珺(清华大学)

蒋雅君(中原大学)

刘松茯(哈尔滨工业大学)

卢永毅(同济大学)

苏瑛敏(台北科技大学)

邱上嘉(云林科技大学)

王淳熙(台北大学)

王贵祥(清华大学)

王其亨(天津大学)

颜亮平(淡江大学)

阎亚宁(中国科技大学)


  报告人与报告题目  


白颖(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关于“穿斗”与“抬梁”术语的史学史考察


方凤玉(台中科技大学室内设计系)

嘉义地区的“五营”:从基本类型、设置原则与境域认知来看


贺从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净土红尘:晋东南佛寺中戏台的渗透


林蕙玟(成功大学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

以体验观点探索遗产路径之移动性与古城观光发展


林思玲(屏东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系)

台湾眷村保存的观察


林晓薇(中原大学建筑系)

文化景观观念影响下的台湾产业遗产保存与再利用趋势探讨


刘亦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探赜索隐:从墨菲研究的新成果看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之发展


刘庭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北海风水理气派与形势派合局研究


钱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总商会建筑历史及建造技术研究


荣芳杰(台湾清华大学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

古迹就是我们的教室:台湾文化遗产教育的实验课程设计


沈孟颖(梭梦创意顾问公司)

“现代家居”的社会想象:殖民时期台湾住居现代性的形塑与改造


吴秉声(成功大学建筑学系)

台湾嘉南平原的聚落观察与初步思考:以麻豆曾文溪埔一带村庄为例(1895-1970)


肖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传统建筑之形而思


杨宇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生产新空间:近代中国建市划界、冲突及其意涵


曾逸仁(金门大学建筑系)

近代建筑维护探析:以金门洋楼的保存与再利用为例


张剑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金属建筑研究一例


诸葛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房间的名字


  主  办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协  办  


台湾建筑史学会


  赞  助  


傅朝卿教授建筑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推广与交流基金


  召  集  


诸葛净(东南大学)


  通  联  


seuarch_zhuge@126.com



谨此诚邀,恭候惠允!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会议资讯丨2018海峡两岸中生代学者建筑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坊
会议资讯丨2018海峡两岸中生代学者建筑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坊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