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数读城市:从城市“朋友圈”变化看城镇化发展新动向
文章来自:广州市规划院
根据我国城镇化经验,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越强,吸引的外来务工人员就越多,春节前的返乡人员也越多。春节前从城市流出的人口主要由返乡人群、外出旅游人群以及商务往来人群三部分组成,其中返乡人群占绝大多数,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图1:2019春节前10天全国人口流动情况
图2:2015、2019年春节前10天人口流出热度前20城市
我们选取了2015年和2019年20个人口流出热度最高的城市并进行排序,发现了以下现象:
进一步分析城市的“朋友圈”,我们还发现:
北 京
北京的城市“朋友圈”范围最广,不但有稳定的大北方,更是扩展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华南地区也逐渐成为北京人节前外流的重要目的地。北京2019年春节前人口流向了全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前五位的热门城市是重庆、上海、长沙、哈尔滨、廊坊。
京津冀地区以内,共有7个城市进入北京“朋友圈”前20,其中廊坊、天津两市2019年的排名相对2015年大幅提升。
京津冀地区之外,哈尔滨、长春的排名有所下降,杭州、南京、南昌等南方城市的排名上升,这说明北京与南方城市的联系正在逐渐加强,一方面可能是南方地区前往北京务工的人数上升,另一方面可能是北京人前来南方地区避寒、度假的数量增长。
图3:2019年春节前10天北京人口流出目的地
图4:2015、2019年春节前10天北京流出人口目的地热度排名
上 海
上海的城市“朋友圈”仍集中在长三角及中部地区,尤其是与江苏省的联系热度最大。上海2019年春节前人口流向了全国2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前五的城市是重庆、北京、深圳、苏州和广州,体现出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影响力。相比2015年,排名前20的长三角城市从4个增加到8个,上海对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吸引力不断增强。
从长三角各省来看,2019年江苏省有苏州、南通、南京、盐城、无锡5个城市进入上海“朋友圈”前20,而浙江省仅有杭州1市进入,上海对江苏的吸引力要远大于浙江。那么,浙江省除杭州以外的居民难道不需要来上海务工吗?或许是我们的统计未包含自驾人群的原因,故难以说明。
图5:2019年春节前10天上海人口流出目的地
图6:2015、2019年春节前10天上海流出人口目的地热度排名
广 州
广州的城市“朋友圈”集中在华南和长三角地区,并仍以省内联系为主。广州2019年春节前人口流向了全国21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前五的城市是佛山、上海、成都、重庆、清远,11个省内城市入选广州人口流出热度排名前20。
省外联系则出现明显变化,2015年节前广州的跨省流出人口主要目的地是湖南、湖北两省,2019年则转向上海、成都、重庆、西安、郑州等一二线城市。
当然了,两湖地区向来是广州的“老朋友”,人口联系的热度仍有较大比重。我们推断可能是因广州近几年人才政策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让更多一二线城市的高素质人才也来广州“掘金”了。坊间也有传闻说,高素质人才想去的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只有广州房价偏低,适宜居住,这样的回答也很有道理。
图7:2019年春节前10天广州人口流出目的地
图8:2015、2019年春节前10天广州流出人口目的地热度排名
深 圳
深圳的城市“朋友圈”以长江以南地区为主,但似乎更偏重于粤东各市。深圳2019年春节前人口流向了全国20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前五的城市是成都、上海、东莞、西安、重庆,而粤东的汕头、汕尾、揭阳等城市进入了前20。
深圳与省外一二线城市的联系热度相比广州更高,与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广泛吸引全国各地人才息息相关。同时,近几年深圳大力建设交通枢纽,似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图9:2019年春节前10天深圳流出人口目的地
图10:2015、2019年春节前10天深圳流出人口目的地热度排名
2015年,人口流动热度最高的地区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重庆地区,构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四极”;2019则呈现了多极化的态势,西部地区的成都、西安,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等地人口联系热度逐渐上升,总体格局在空间上呈现出以京津冀为顶,以珠三角为底,以长三角、中部地区、川渝地区、关中地区等城市群为腰部的多面体结构,犹如一颗钻石镶嵌在中华大地上,我们称之为多点支撑的钻石结构。这个新POSE够帅吧?
图11:2015、2019年春节前10天全国人口流动空间格局演变
为进一步剖析空间格局演变,我们从2015年和2019年各选取了20组跨省联系热度(流入+流出)最高的城市CP组合,发现了以下现象:
跨省联系热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与2015年相比,排名前20的跨省CP组合总体联系热度下降了近1/5。
跨省的双向联系更加均衡。2015年排名前20的跨省CP组合平均流出热度约为流入热度的2倍,其中不乏广州-武汉、广州-衡阳、深圳-武汉等流出热度占绝对主导的组合。2019年上述组合却未进入前20,这说明跨省的流出与流入差距缩小,双向联系更加均衡。新进入排名前20的城市有杭州、西安、南京,郑州等,这些城市为钻石结构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图12:国内前20跨省联系城市CP组合(以流出较强城市在前)
省内联系热度总体也呈下降趋势,双向联系更加均衡。与2015年相比,排名前20的省内CP组合总体联系热度下降了约15%,下降程度低于跨省联系热度。下降程度最高的CP组合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深圳-东莞、深圳-广州、东莞-广州、广州-清远分别下降了20%、40%、40%、30%。(人口流动热度仅统计了航空、铁路、大巴三种出行方式,自驾等其他出行方式并未考虑在内,因此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与跨省联系热度相似,省内联系的流入与流出也更加均衡。
广东省仍然是同城化最集中的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城市之间,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联系热度有所下降。2015年,排名前20的CP组合中有11对位于广东省,但2019年只剩下6对,广州-佛山、深圳-东莞仍牢牢位居前三,广佛之间的联系热度还上升了16%,但湛江、揭阳、茂名、韶关从却榜单中消失。看来我们的粤港澳大湾区还真的就是一群抱团的兄弟啊。
中西部城市的同城化趋势不断增强。2019年四川地区共有5对城市CP组合进入前20,均为成都与省内其他城市;西安、武汉、郑州、贵阳、长沙、合肥等中西部省会城市占比逐渐上升,个别城市的CP对象达到2个。
图13:国内前20省内联系城市CP组合(以流出较强城市在前)
一般来说,一个区域的人越多,虽然进出这个区域的人流量也大,但人流却未必显著。相反,如果一个地区人少,进出的人流量却很大,这种人流则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值得我们关注。基于这种思路,我们通过“位和人口流动分析云平台”对全国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春节前人口迁徙进行显著性计算,同时通过空间聚类汇集各地级市之间具有同样走势的人流,以显著性水平来衡量区域的人口流入/流出水平,寻找背后的区域板块联系特征。
图14:2015、2019年春节前10天人口迁徙显著性聚类分析
2015年,跨省的显著性迁徙较多,显著性最高的迁徙表现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成渝等城市群向外流出。
而在2019年情况则发生了变化:
关于城市“朋友圈”的几个启示
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回流”迎来新机遇
钻石结构逐渐成型,城镇化格局更加均衡
都市圈发展效益明显,同城化趋势增强
本文来源: 广州市规划院(GZPI)
*文中的人流数据和流图分析由“位和人口流动数据挖掘分析云平台”提供支持
策划:王建军、李伯楠(位和科技)
校审:李晓晖、詹美旭
执笔:王皓、朱寿佳
供稿:GZPI规划研究中心
编辑:GZPI办公室
位和云平台部署的中国城市间人口流动数据挖掘分析云服务,集成了从2015年至今每日更新的全国地级市之间人口流动OD数据,区分三种不同的交通方式:公路、铁路和航空。用户可以在云端方便地聚合任意空间范围和任意时段的人口流动数据。支持多时段对比、城市对比、城市群对比、湾区对比,便于研究人口流动结构的时空变化和城市/区域之间的差异分析。
数据无缝集成到位和云平台的数据挖掘系列工具中,通过机器学习和交互可视化,深入分析人流数据和各项统计指标,研究人流联系强度、人流时空变化、城市辐射影响、城市人口供给等。分析成果一键发布和分享。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GZPI)创于1953年,是华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专业最齐全、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规划勘测设计高新技术单位,致力于向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城乡规划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每日学习,共同进步
【国匠规划学社近期专题】

注:国匠规划学社提供(1)每日资讯、观点、案例分享,(2)果小匠微信个人智能助手,(3)城市设计案例地图,(4)国匠规划学社专属社群四项服务,点击查看详细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