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五斗”一个村名的由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龙湖记忆):“五斗”一个村名的由来

“五斗”一个村名的由来

探寻散逸民间的乡音故事;

触摸谆谆流传的乡土人情;

述绘咱厝咱人的心乡映像;

荡开游子家人的乡愁涟漪;

记忆你、我还有他们曾经的故事


前一段时间寻得一本满清的民间手抄本《西山杂志》,系清嘉庆蔡永廉所著。


记载“五斗”的由来,“五斗”乎,湖税也!


一个村庄村名的由来,纪录着一桩公案,一段历史:

“五斗”一个村名的由来

五斗属十六都,系龙湖之租岁米五斗也。宋元以来,龙湖系沿湖区域之共有者,常年湖米四石二斗六升,分给湖民受纳也。五斗即缴纳湖赋米五斗米也,遂为乡之称焉村,居张、许也。


清康熙之世,龙湖被施宦族所占已,有沿湖之村民下湖取苔鱼者,须先提签例银三钱也。


雍正二年,龙湖亭许俊倡沿湖十六村耆诣邑上诉与施宦族质理,是时文讼之官武事于械连年也。


雍正三年秋七月,方由邑太爷叶明公正判归官有,有故曰“官湖”,参证龙湖亭《沐恩碑记》。


龙湖既定作官湖,沿湖之许姓,遂有官湖之支泒也。龙湖亭五斗之许出自十都之蓬山三房也,五斗以纳湖米五斗而得其名,其村也。


嘉庆戊午科进士吴之江有龙湖诗曰“龙湖自古属官湖,赋米南乡五斗租,翁厝六升庄十铢,仑上七铢吴八米,后山庐(卢)厝龙亭扶”。


龙湖亭《官湖》碑记载:……将许、留、翁、吴、林等姓册内花名删去,并施家宗祀龙湖税银一款饬令铲去外,合该勒石照鉴。为此示仰该都各乡人等知悉:此湖官输课米,应任听小民钩藻、捕取湿生,共受其利,嗣后永不得私相买卖并□绅侵占。其许、留、翁、吴、林等姓与施姓敢有抗断,定拿严究。各宜凛遵毋忽。特示。雍正玖年捌月


碑文《官湖》刻于雍正三年(1725年)《廉明县主太老爷叶明示功德碑》碑阴。碑系时任晋江县令王之琦据上司批示,对雍正三年(1725年)县令叶祖烈审理许、留、翁、吴、林等五姓控诉施家“势占民湖”一案将龙湖判还五姓裁决的复议和修正,即将龙湖充作官湖,公众使用,不单属许、留等五姓照管,许、留、翁、吴、林等姓湖民至始也免缴湖税.


“五斗”原由湖米课税,也因而成为一个村名代称的.1958年五斗之名还在官方文件运用,不知道何时,改为玉斗.成为另外一个考证的问题.


曾好奇欲追溯原五斗张姓村民后来为何灭失?一龙玉耆老告诉我,在清末民初,五斗乡曾发生一起严重的瘟疫,可能在当时张氏村民大伤元气,最后远避他乡,后人不得而知!

“五斗”一个村名的由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