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搞村镇的都关注了我们——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召开
3月15日上午,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第六次会议,总结2018年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展情况,研究部署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受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同志委托,部际联席会议副召集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同志主持会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中央编办、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统计局相关负责同志参会并作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去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8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统一思想、强化协同、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2018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户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城市群规划全面实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城市补短板力度加大,城市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城镇化关键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所突破。与此同时,也存在市民化进程不快与质量不高并存、“大城市病”突出与中小城市人口减少并存、城乡要素流动不畅与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并存、城镇化建设资金不足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存等问题。
会议强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以城市群为主体,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坚持以提高竞争力为导向,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22项重点任务如期完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重点任务分工,担负起落实的主体责任,强化横向协同、切实凝聚各方力量,强化纵向联动、确保任务扎实落地,强化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奋发有为、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住建部稳步推进城市绿道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城市绿道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绿道建设作出了明确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构建绿道系统,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接贯通,将生态要素引入市区。《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加大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技术标准,总结推广地方经验,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建设绿道,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绿道规划设计导则》,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2017年5月,《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将绿道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提出到2020年新增绿道2万公里的目标。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建设绿道5.6万公里,其中2018年新增绿道1.4万公里。
我国绿道建设最大的特色是串联城市自然山水人文,服务百姓休闲游憩健身,促进城乡绿色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如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上海黄浦江滨江绿道、武汉东湖绿道、广东南粤古驿道等绿道提供了美丽宜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引领了绿色健康的生活风尚,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多措并举推动绿道建设。自2019年起,山东省开展“全省绿道建设三年集中行动”,各县(市、区)每年建成不低于10公里长度的绿道,到2021年底前,全省力争建成绿道5000公里,初步构建全省绿道主体框架;到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有机串联全省内主要公园绿地、山体、海域、河湖水系、生态区和历史人文空间的全省绿道网络系统。自2017年起,上海市连续三年将绿道建设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以每年建设200公里的目标推进,如新江湾绿道串联了城市生态走廊、公园、文体中心等重要的公共空间,形成了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生态廊道。福州市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按照环城达山、沿溪通海、绿道串公园、顺路联景点的思路,建成滨河绿道400公里,山地绿道175公里,市民家门口的串珠公园168个,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4%,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绿道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绿色消费等生活新风尚。绿道提供了自然优美的步行和骑行空间,让人们充分享受健康舒适的绿色出行体验。浙江嘉兴在环城绿道开展“跑步+捡垃圾+分类”活动,倡导“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广东江门组织百余名骑行爱好者沿滨江绿道一路宣传节约用水理念。武汉东湖绿道的建设者重回绿道,组织百人快闪和迷你马拉松活动,倡导健康生活和绿色发展。
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继续完善绿道工程建设标准,推动形成连接城市生态要素的绿道网络,引导各地依托绿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市民参与活动,让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作“努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专题报告
4月3日,农业农村部举办第74期每月讲坛,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作题为“努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专题报告。他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认清形势,聚焦重点任务,完善推进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坚决打好这场乡村振兴开幕之战。
余欣荣在报告中强调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战略意义,系统介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他指出,落实三年行动方案,必须聚焦硬任务,重点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和生活污水治理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村庄规划。
余欣荣强调,2019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加力推进的关键一年,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坚持好字当头、稳步推进、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结合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及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重要节点,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落实检查评估,加快推动措施落地见效;组织开展干部学习培训、典型示范推介等,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队伍建设。
部机关公务员、在京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派出机构和京外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400余人参加。(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举办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专题培训会
3月26日,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京举办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专题培训会,围绕“以人为本规划”理论进行专场学习研讨。培训会邀请规划专家梁鹤年及其团队成员进行专题报告。
梁鹤年在报告中指出,国土空间规划是匹配“国土之所予”与“国民之所需”,也就是匹配“地”与“用”,务使地能尽其所用,用能尽得其所。以人为本的规划聚焦于天道与人性相同的地方达成天人合一。人的理性与天道相同的地方是追求自我保存、延续和与他人共同生活,也就是“自存与共存的平衡”,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就是按人的正常理性和共同物性去创造、维持和管理国土空间。
梁鹤年认为,以人为本规划的前提有3个:合国情,以人为本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去推进新时代绿色发展;合逻辑,以人为本平衡人与生产、人与生活、人与生态去实现自存与共存平衡;可操作,以人为本是建立上令可下达,下情可上达的规划政策、标准与规划体系去实现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是以满足人的理性和物性为指导原则的规划。它的起点在人,起于人的正常理性、人的共通物性;终点也在人,终于人与人之间自存与共存平衡的人居。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是以尊重人的尺度,按自存与共存平衡的法则去建设和管理合适的居。
“规划要相信明天,因此它是个希望的事业。规划相信明天会更好,因此它是个乐观的事业。规划相信较好的明天可以通过人的努力达到,因此它是个积极的事业,鼓舞和鞭策规划工作者择善固执。以人为本的规划,为的是大家好。”梁鹤年鼓励大家做“择善而固执”中的同行者。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张兵在致辞中表示,梁鹤年先生用科学理论指导和丰富了规划理论体系。在规划实践与理论之间搭建起科学理性的桥梁是一项历史性任务,需要每一位规划工作者勉励行之。规划工作是有价值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破解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土空间规划需要理性,更需要理想,要从无意识走向自觉,把以人为本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实践。(来源:自然资源部网站)
《小城镇建设》杂志真诚期待与业内各方进行合作宣传。了解更多《小城镇建设》杂志信息,请搜索微信公众号“乡村与城镇建设”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杂志官网:www.dosct.cn
电子信箱:bj_xczjs@vip.163.com
xczjs@vip.sina.com
咨询电话:010-88362101/68340120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个“在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乡村与城镇建设):【2019.4期】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