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面向城乡一体的市域总体规划实践∣成果

盘锦是辽宁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了更好的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从全域尺度、长远眼光谋划盘锦未来发展,2012年盘锦市政府启动了《盘锦市市域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编制工作。在全域城乡空间资源管控和利用方面进行了重点探索和实践,希望可以为正在制定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立足生态本底条件和城镇化特征,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在地实践

盘锦位于辽河入海口,自然和人工湿地共占总面积85%,生态环境敏感;同时,国有权属土地超过85%,农业产业工人占比高。本次规划紧扣盘锦城乡“湿地本底”和“农场体制”两大特征,提出了“绿色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农业生产和公共服务双集中”策略。规划以生态价值提升和生态格局优化为目标,采取不同的自然和城乡空间融合模式,并通过对生态特征“分级、分类与分区”梳理和划分,制定差异化的城乡空间布局、建设模式和绿色城乡发展政策;面向“土地产权以国有为主,农业生产以个体为主”的盘锦城乡关系特征,规划有针对性提出了“以农业生产现代化和产业化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和“以教育医疗设施为重点,通过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的“双集中”城镇化路径,确定重点城镇和农村社区,明确服务配套设施标准、引导城乡人口和产业合理分布。

 

二、构建以“农民”和“农业”双需求为导向的乡村规划内容体系

通过分析近六十年发展演进及不同阶段的动力因素,盘锦从“基地”到“城市”,再到“城乡”的发展脉络清晰。本次规划从“城市视角”转变为“乡村视角”,更加重视农民的发展与需求。调研走访盘锦全市29个乡镇,60多个典型村庄,开展了对市域全部300多个行政村和典型农户的深入问卷调查,形成《盘锦行政村调查分析报告》和《盘锦农户调查分析报告》,制定出更加精准,更加契合民意的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基础设施配置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方向;《规划》以“农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关系的研究,科学分析不同农产品种植类型的耕作半径和农业组织需求,合理确定村庄分布和村庄人口,构建起了与农业发展相匹配的镇村空间组织方案。

 

三、以城乡风貌特色提升为重点,带动全域生态资源价值升级

盘锦生态资源广域分布,本次规划以美丽城乡建设与全域旅游结合为突破,探索将优质的“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产”,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永续动力。规划提出以“点域结合”和“差异分类”为重点的城乡风貌提升策略,通过对村庄密度、农业产业、生态本底等多角度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环境整合型、组团分散型、自然融合型”等城乡全域整体景观建设模式。强调特色村庄建设与生态景观特征地区紧密结合,通过绿道、游览路线等多种组织方式串联成系统,构建“业在村中,村在景中、景在田中”的“北国水乡”全域游憩格局。

 

四、将政策与空间充分结合,探索全域规划新路径 

本次规划强化城乡一体化政策研究,深入分析了与城乡发展密切相关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招商引资异地布局、金融和保险、科技扶持、社会管理、农业生产经营、土地等八类政策创新方向和政策机制建议;并通过与市域的“城镇+村”、“景区+村”、“生态+村”、“农业+村”的不同地区的城镇化模式相匹配,探索了“政策、考核指标、重点项目与空间相结合”的城乡规划实现路径,构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规划内容和工作机制重在统筹,落实多规合一

作为全域型的规划,本次规划注重与各相关部门、各区县规划的衔接,在城乡总体功能布局上加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内容的衔接,在建设用地指标上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也为指导中远期城乡用地增减挂和土地规划调整提供依据。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加强与盘锦生态规划和环保规划的衔接,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了部门协作,区县参与的工作机制,有效的发挥了全域规划统筹的要求,保障了规划的实施性。


面向城乡一体的市域总体规划实践∣成果

盘锦国营农场分布


面向城乡一体的市域总体规划实践∣成果

盘锦市域城乡人口分布和转移示意


面向城乡一体的市域总体规划实践∣成果

盘锦不同产权农地的组织模式


面向城乡一体的市域总体规划实践∣成果

盘锦不同产权农地的组织模式


面向城乡一体的市域总体规划实践∣成果

盘锦市域农业生产组织布局


面向城乡一体的市域总体规划实践∣成果

盘锦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机制研究



注:本规划获2018年度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城市规划类二等奖,项目组成员:王佳文、徐有钢、牟毫、刘芳君、王磊、王薇等.

成果出自《城市规划通讯》2019年第3期“中规院专栏”.责任编辑 马赤宇.

面向城乡一体的市域总体规划实践∣成果

面向城乡一体的市域总体规划实践∣成果城乡一体化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面向城乡一体的市域总体规划实践∣成果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