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是落实新时代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使命、创新城市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旨在从源头感知城市动态,量化城市活动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联,促进科学决策,实现各类资源的公平管理、快速调配,营造更具韧性、更加智慧、更富温情的城市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了建设好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决定成立技术联盟,为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汇集更多的行业智慧,构建更加开放的工作平台,提供更加多元、跨界的工作交流与合作,为实现这一城市梦想提供可能。
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技术联盟,旨在聚集全球高水平机构和专家参与,集合各领域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明晰仿真实验室的发展路径、完善框架体系,尽快建立规划规划、建设、管理人工智能新模式,共建城市仿真实验室。
02
会议简介
2019年6月28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技术联盟成立大会”顺利召开。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科大讯飞、烽火通信、海康威视、四维图新、软通智慧、清华同衡、联通智慧足迹、上海数慧、苍穹数码、城市象限等企业,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武汉市规划院、测绘院、交通院、信息中心、地空中心和编展中心等机构出席了本次会议。
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技术联盟成立大会现场(拍摄者:文捷)
从今天起,标志着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建设,由单一兵种局部突进,正式步入了多兵种集团作战。
03
工作回顾
2018年4月10日,武汉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全国专家会。会议邀请联合国人居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IBM、驭势科技、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等机构进行讨论交流,确定了“4+8”的总体框架。
2019年,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建设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在“4+8”的顶层框架下,重点开展了功能体系、基础数据、要素模块和试点应用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在功能体系方面,完成了总体设计,设定了各类数据、城市要素、数学模型的接口,正在逐步实施。软件平台将于近期上线。
在基础数据方面,研究提出了数据整体框架,正在组织实施。以空间地理数据为载体,将各类专业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和标准化,用于解读城市现象,研判城市运行状态。
在模块建设方面,已开展公共服务设施、排水防涝、数字化城市设计等专业模块。同时,运用众筹智慧的方法,开展了“碳排放”、“生态足迹”、“街道空间品质”、“用地功能与就业产出”等研究课题,吸引了新加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境内外团队近百个研究团队参与,形成多学科交叉、开放活跃的研究氛围。这些专业模块将分专题研究城市规律,研判城市未来发展。
在试点应用方面,围绕行政审批开发了“秒审”模块,实现了建设项目的快速多源技术审查,提高审批效率,避免审批风险。
04
技术联盟
在技术联盟成立之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参会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在城市综合交通、道路系统、市政设施、室外风环境、城市创新能力、大数据洞察城市以及5G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人机交互系统等方向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会上,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部分机构现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部分机构现场签署了框架协议(拍摄者:文捷)
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技术联盟合影(拍摄者:文捷)
此前,2018年4月10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经与联合国人居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院和腾云天下等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6月28日出席单位及联盟成员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
单位名称 |
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2 |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
3 |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
4 |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
5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6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7 |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 |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9 |
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10 |
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11 |
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2 |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13 |
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 |
14 |
武汉大学 |
15 |
华中科技大学 |
16 |
武汉理工大学 |
17 |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 |
18 |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
19 |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
20 |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 |
21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
22 |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
23 |
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 |
05
展望
武汉正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托,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不忘初心,会同技术联盟各机构,用开放共享的姿态、用严谨科学的态度,不断创新,拼搏赶超,努力将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建设成为全国城市治理的新模式和新标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众规武汉):“智引八方,慧聚一堂”——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成立技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