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第三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将于9月12日-13日在雷山县举办



8月22日,2017第三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届峰会将于9月12日-13日在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营上村西江·苗界举办。


据悉,本届峰会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承办,主题为“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村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旨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继续在做好传统村落保护上攻坚克难,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复苏传统村落,传承农耕文明,持续激发传统村落的发展活力,以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目标。



本届峰会有以下三大突出亮点

   


一是研究“保护”新措施

通过举办两届峰会的积累,黔东南州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今年,将重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污水治理、绿色村庄创建“四个全覆盖”,实现打造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的升级版,推动传统村落在活态保护方面的理论创新。同时将总结提炼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新的理论成果,促使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迈进新阶段。


二是探索“传承”新模式

一直以来,实现传统村落的活态传承,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课题。为此,黔东南州一直在探寻积极有效的传承模式,并为此提出了建设“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推进传统村落的活态传承。目前,黔东南州已经启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结合“大数据”成果,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新媒体等数字化手段,围绕村落概括、传统建筑、民俗文化、村志族谱等为引导,集权威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正在建设凯里市南花、郎德(榕江县大利,从江县岜沙、加车,雷山县格头、控拜,黎平县地扪、堂安,台江县长滩)等10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用以展示传统村落的村落风貌、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展现辉煌灿烂农耕文明的名片,建立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新模式,推进形成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长效机制。


三是打开“发展”新思路

传统村落的活态发展,与原住居民的生活改善密不可分,黔东南州始终突出扶贫主题,聚焦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目前正在通过建立“百企·百村”合作机制,打开在传统村落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新思路。为做好这项工作,经过积极努力,黔东南州与国务院扶贫开发协会、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等国家级扶贫机构取得了合作,联合发达地区企业和社会资本方,对具有特色和打造潜质的村落,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和活态工作,充分利用传统村落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农耕文明等稀有资源,率先在全国推出传统村落保护、活化示范区和旅游项目集群区,促进传统村落原住民脱贫致富。同时,会议期间还将举办“传统村落资源与扶贫攻坚”主题论坛,着重将峰会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与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相结合,加快黔东南苗族村寨、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真正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带动更多传统村落及早实现小康。



通过举办本届峰会,将会形成以下三大成果

   


一是

通过推进“四个全覆盖”,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理论创新。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污水治理、绿色村庄创建全覆盖,打造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升级版,总结提炼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新的理论成果,不断将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引向深入。


二是

通过建设“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新举措。启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运用网络、信息、新媒体等数字化手段,围绕村落概括、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村志族谱展示,集权威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2017年黔东南建设10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作为展现辉煌灿烂农耕文明的名片,建立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新模式,推进形成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长效机制。


三是

通过建立“百企百村”合作机制,探索传统村落扶贫新模式。加强与国家级扶贫社会组织合作,联合发达地区企业和社会资本方,对特色鲜明、资源优势明显的传统村落,充分利用传统村落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农耕文明等稀有资源,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和活态保护发展工作,率先在全国推出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发展示范区,促进传统村落原住民脱贫致富。



据了解,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于2015年11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成功举办。大会期间,发布了《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宣言》和《推动黔东南苗族村寨侗族村寨加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倡议书》,开启了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的对话。第二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于2016年10月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举办,成功打造了8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村,掀起了传统村落共创共建共享的新热潮。



相关专家介绍,连续三届峰会在黔东南举办,并由黔东南州具体承办,主要得益于黔东南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得益于黔东南州在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上所作出的有益探索,黔东南各族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和生态智慧。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