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广州融创文旅城是2019年6月新开业运营的旅游综合体项目,开业首日便迎来30万人次客流。
与成都、无锡等地的文旅城不同,广州融创文旅城并未有交通拥堵、交通瘫痪等负面新闻,这背后离不开花都区政府部门和融创企业所采取的行动,也有我院咨询智囊团队献计献策的功劳。
本文介绍了院交通规划设计所跟踪参与的广州融创文旅城交通规划、设计、咨询系列项目,包括人流疏解、交通组织、利益平衡等技术与非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以期大家对背后的交通支撑行动了解一二。
广州融创文旅城

一
旅游综合体概念
旅游综合体,也称为“休闲综合体”或“度假综合体”,是近几年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业态。
旅游综合体
指基于一定的旅游资源与土地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导向进行土地综合开发而形成的,以互动发展的度假酒店集群、综合休闲项目、休闲地产社区为核心功能构架,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旅游休闲聚集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多样性、集聚性和创意性。
根据旅游资源的不同,可将旅游综合体分为主题公园型、温泉旅游型、滨水型、乡村旅游型、文化旅游型、休闲商业型、度假区型、养生养老型等类型。
目前,国内已建成营业的主题公园旅游综合体包括: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深圳东部华侨城、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等。TEA&AECOM联合发布的《2018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显示,2018年上海迪士尼乐园入园人次1180万,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入园人次1083万,广州长隆欢乐世界入园人次468万,广州长隆水上乐园入园人次274万,深圳东部华侨城入园人次368万。如此大规模的客流集散对城市交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长隆乐园
迪士尼乐园

二
广州融创文旅城
广州融创文旅城,前身为万达文旅城,位于广州花都CBD北部,东有白云机场,西有广州北站,自2014年11月开始建设,2019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停车位约300个,规划年接待游客量1300万人次。
广州融创文旅城是一个集主题乐园、酒店、商业、住宅等功能于一体的超大型旅游综合体,主要由居住区和旅游区两大板块组成,其中旅游区包含主题乐园、酒店群、融创茂、大剧院和公寓。

广州融创文旅城功能分区图
三
交通支撑行动
1
开展宏、中、微观三层面的全流程项目链条跟踪服务
为保障如此庞大体量和复杂功能的旅游综合体自身交通稳定运行,同时减弱对周边区域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GZPI交通规划设计所从2015年至2019年持续跟踪服务,从宏、中、微观三个层面陆续开展了规划、设计、咨询等6项工作,形成了一个从交通规划到方案设计到运营组织的全流程项目链条。
其中,宏观层面工作以高速公路围合的200平方公里范围作为研究对象,中观层面工作以文旅城周边干道围合的12平方公里为研究对象,微观层面工作以文旅城内部单体建筑为研究对象。
全流程项目链条示意图

各层级研究范围示意图
2
构建多方式、多层次的交通疏解体系
为快速集散人流,在分析旅游综合体“方式多样、讲求品质”的出行需求特征基础上,重点构建道路、轨道、公交并重的多方式、多层次交通疏解系统。
道路系统方面打通7条通道,优化3处节点,新增1处节点,通过建设疏解环路、平行分流道路等手段,实现多通道集散、多节点转换、多路径通达的效果,显著提升道路系统可靠性。
轨道系统方面由新白广城际联系文旅城与白云机场、广州北站两大对外交通枢纽,优化在文旅城南侧的天贵路城际站站址及站体形式,通过规划轨道减轻对外交通对道路系统的依赖,同时提高出行效率。
公交系统方面规划6条旅游专线联系广州白云机场、广州北站、广州火车站等市内交通枢纽,推进文旅城内部配建公交首末站和天贵路城际站配套公交站,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公交服务多样性。
3
发展各方式空间分离的交通组织模式
为有序组织各类交通方式,结合文旅城功能分区及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情况,采用“南公交、北小客”的交通组织模式。
南侧平步大道为公交主走廊,服务大中运量公交、常规公交、旅游大巴和出租车等,并依托城际天贵路站形成公交枢纽;
北侧罗仙路则为小汽车主走廊,服务进出停车场小汽车。文旅城内部建设连续、无障碍的慢行系统,并开通内部特色公交串连旅游板块各区。

融创文旅城周边交通组织示意图
4
完善集约化、精细化的交通设施设计指引
通过精准化需求分析布局慢行廊道、指导设施建设,对文旅城周边道路的自行车道设置形式、自行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建筑空间退线设计等提出一系列要求。

慢行需求分析示意图
依托天贵路城际站整合周边交通设施,协调、指导各设施间的设计。将天贵路城际站由高架站优化为地下站,通过地下通道联系城际站和凤凰北路人行过街隧道,打造集约便捷的换乘枢纽,构建人车分流的立体交通系统。

天贵路换乘枢纽示意图
通过交通组织分析指导停车场设计,对各功能区配建停车场流线组织、出入口位置、坡道长度等提出具体控制要求。
单体建筑停车场交通组织流线示意图
5
形成指导近期交通设施建设的项目库
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规划方案落地,支撑保障文旅城正常运营,通过分析规划项目拆迁情况、投资估算、实施必要性等,筛选出近期易实施的5类18项项目指导周边近期开发建设,并明确各项项目的实施主体及实施路径,切实引导各部门近期工作的开展。

近期建设项目表
6
协调平衡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
由于系列项目业主有政府部门也有企业单位,不同业主的利益代表方和规划诉求不尽相同,当两者出现偏差甚至是对立时,作为咨询设计单位有时需要实事求是据理力争,有时需要兼顾各方利益在其中寻求平衡。
配套公交场站问题,通过促成政府与企业一次次的博弈沟通,从最初文旅城未规划配套公交场站,到中间企业承诺建设1000平方米场站,最终两方达成共识,在文旅城内建设5000平方米场站,企业认可并落实了规划方案。
开业期间停车疏解问题,为保障文旅城正常运营且不出现大面积交通拥堵,建议通过“停车截流”方式减少进入文旅城内部交通,因此需要在外围建设临时停车场。
一方面这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企业也有为这种临时措施减少投资成本的诉求。最终通过“政府出地、企业建设”和“临时开放住宅区停车场”两种手段圆满解决问题,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落实了规划方案。
小结
广州融创文旅城交通规划、设计、咨询系列项目历时5年,与融创文旅城旅游综合体共生共存。系列项目的编制切实指导了文旅城规划建设,保障了文旅城开业运营,推动了区域交通系统优化完善,提升了区域整体交通形象。
技术方面,宏、中、微观规划研究、设计咨询各个项目之间互相协调反馈,技术方案互相传导,宏观层面的规划理念和导向逐层渗透到中、微观设计并最终落地实施,微观层面的设计和组织分析反过来对宏、中观层面方案的可实施性做校核和反馈,最终形成技术闭环。通过总结融创文旅城系列项目工作经验,形成指导旅游综合体交通规划设计的技术体系。
技术之外,作为咨询单位,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始终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既为公众利益争取,也兼顾企业诉求。通过客观的规划分析、合理的方案论证说服双方,同时扮演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纽带的角色,积极促成两者之间的沟通协调,最终确保方案落地实施,政府、公众、企业利益最大化。
本文作者:蔡蕾(GZPI交通规划设计所)
图文编辑:GZPI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黄金周带娃出游必拥堵?规划师支招破解大型旅游综合体“堵车”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