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普及古村落保护意识,
共享民间古村落智慧结晶。
古村公益行,一起来行动。
—— 古村落保护联盟
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跡;建於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
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於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為中国文化遗產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著祖国的歷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墻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產物。
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著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zui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便於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一)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秦咸阳北包北阪,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环境经营放在首位。
(二)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三)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
(四)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
外国建筑多数很讲究形式外观,而中国古代建筑有些虽然外形简单,比如四合院,进院后却发觉极為丰富,不论是视觉、心理感受或是内涵。再比如苏州园林,也是这样,曲折回转,别有洞天。
基於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而与其他建筑体系更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不同。
更多话题,欢迎留言或来稿,咱们不见不散。
投稿邮箱:gucunluobaohu@163.com
期待小伙伴们一如既往的建议和意见哦
喜欢古村,古镇,古城,古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小伙伴们,请点右下角 “在看”,或分享给亲朋好友,共同品鉴!
—— 古村落保护联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古村落保护联盟):视界 | 逐渐消失的中国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