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 “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 专栏,向大家推荐一篇利用加拿大社区健康调查数据评估城乡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的文献。
(专栏编辑:王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评估加拿大城乡医疗保健服务的可获及性
来源:SIBLEY L M , WEINER J P . An evaluation of access to health careservices along the rural-urban continuum in Canada[J].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1, 11: 20-30.
本研究利用加拿大社区健康调查数据开展了横断面研究,评估了城乡医疗保健服务的可获及性的公平性。与以往客观测量的可获及性不同,本研究采用了5种主观测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以反映潜在需求的和实际的可获及性。根据健康行为模型,本研究将影响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率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分析;同时将居民居住地所在的省份、健康分区和社区作为控制变量纳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收入的城乡居民对于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均存在不公平。本研究采用的主观测量的可获及性方法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同时,确定医疗保健服务的可获及性受城乡和其它决定因素的影响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针对特定区域制定适当的干预措施。全文包括背景介绍、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和总结五个部分。
1.研究背景与议题
城市和乡村人口在获得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差异是否能被观察到,取决于可获及性的评估方法、城乡分类划定方法和其它因素(例如地理区位)。本研究采用的“可获及性”定义为“实际使用个人医疗保健服务”和“任何促进或阻碍医疗保健服务使用的因素”两个组成部分。另外,许多比较城市和乡村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的研究中,采用的反映城乡的变量多为二元变量。最后,相比于不考虑地区、州和省等地理区位因素的大尺度研究,将地理区位作为控制变量或是专注于特定区域的研究存在截然不同的发现。人们的健康状态、健康行为和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率与他们所居住的位置有关。
为了全面理解城乡医疗保健服务的可获及性,本研究采用5种主观测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以反映潜在需求的和实际的可获及性。基于健康行为模型的概念框架,本研究将影响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率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分析。本研究划定了6个城乡等级地区,同时考虑了地理区位,包括居住地所在的省份、健康分区和社区。本研究的第一个目标是比较加拿大医疗保健服务在6个城乡等级地区中的可获及性。本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在考虑众多影响因素后,确定城乡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的差异程度。
2.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利用2003年加拿大社区健康调查的数据,对加拿大10个省的人口进行了横断面研究。加拿大社区健康调查共包括133700名受访者,应答率达到80.7%。本次研究选用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数据。
(2) 变量
本研究中使用的五个结果变量为:①是否在过去两年曾接受流感疫苗注射;②是否在过去12个月内看过家庭医生;③是否在过去12个月内看过专科医生(眼科医生除外);④在过去的12个月里,是否有自我感知的未被满足的需求;⑤是否有一个固定的家庭医生。
之所以选择这些结果变量,是因为它们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医疗保健服务的可获及性,包括初级和二级医疗保健、预防和治疗干预、利用率和促进医疗保健利用的要素。
在本次研究中,自变量分三类。首先是乡村/城市的统计区域类型。根据人口数量的不同,整个城乡地区被划分为6个不同等级地区。其次是居住地的地理区位,分为省、健康分区和社区。最后,基于健康行为模型和其它相关研究,选取影响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的变量,包括需求变量(慢性病状况和自评健康状况)、易感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种族等)和可用资源变量(是否拥有常规家庭医生、是否收入充足和是否有药品保险等职业因素等) 三类。
(3) 研究方法
针对第一个研究目标,本研究计算未调整的优势比,以比较城乡每一项可获及性的测度结果。针对第二个研究目标,本研究建立了多层面Logistic回归模型,纳入了基于健康行为模型的变量,同时考虑了在省和健康分区层面上的地理区位变量,计算6种城乡等级地区中的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的优势比。
3.研究结果
针对第一个目标的分析结果显示,与主要中心不相邻的小城市(大于1万小于10万人口) 居民:报告接种流感疫苗的比例最高,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率最高,最可能有常规家庭医生,并且也最可能报告其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未被满足。在乡村这一大类别中,受都市影响较弱或几乎不受都市影响的乡村地区(小于1万人口,且前往城市中心工作的人口小于5%) 居民:最不可能接种流感疫苗,最不可能使用专科医生服务,或最不可能有一个常规的家庭医生。大多数城市中心(大于10万人口) 的居民则更有可能使用专科医生服务。
针对第二个目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反映“需求”的变量与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关联较强,包括自评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情况。年龄和性别与医疗保健服务的可获及性也密切相关。性别方面,女性更有可能使用医疗保健服务,更有可能拥有常规家庭医生,以及更有可能自我报告医疗需求未被满足。年龄方面,70岁或以上的人群使用专科医生服务的可能性低于年龄较小的人群。在受教育方面,高中以上学历的人群更有可能报告曾注射过流感疫苗,同时更可能自我报告有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本研究中,收入与医疗保健服务的可获及性也存在关联。家庭收入最低的1/4的人群不太可能接种过流感疫苗,不太可能看过专科医生以及拥有常规家庭医生。另外,各省在过去两年接种流感疫苗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生活在城市中心的人更有可能接触过专科医生。无论基于健康行为模型的因素或居住地点如何,居住在城市化程度最高或最低的地区的人们则最不可能有常规的家庭医生。
4.讨论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城乡居民在医疗保健服务的可获及性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乡村社区居民自我报告的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可能性较小。这一结果表明由于对医疗保健系统的期望不同,乡村居民对于其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门槛也不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乡村居民更倾向于推迟寻求医疗服务,直到经济或社会要素改变以方便他们就医为止。
鉴于加拿大不同省级组织为不同省份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所以各省在医疗保健服务的可获及性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安大略省是唯一一个提供全球流感疫苗接种覆盖的省份,因此该省的居民更容易接种流感疫苗。
健康分区对上述5类结果变量中的任一种的贡献都很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具体调查措施的影响。安大略省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健康分区对健康结果的变化影响不到1%,而较小的管辖区域可能体现出更大的医疗保健服务地方效应。
本研究通过控制与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相关的部分因素,更新了已有关于城乡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评估的文献。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利用全国范围的大型调查统计数据,采用5种主观测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同时建立多层面Logistic回归模型来评估6个城乡等级地区中的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而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与加拿大社区健康调查的设计和实施有关,调研目标样本存在一定局限性。
5.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的不公平较大程度体现在专科医生的服务上。居民自我报告的对需求未被满足的差异也引发了关于居民心理期望的思考,需要进一步了解乡村居民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心理期望门槛。城市间的医疗保健服务可获及性差异也是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包括医生供给、获取医疗保健服务所需的出行距离和社会经济因素(如社区居民收入水平和外来人口比例等)。
(供稿:蔡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孙文尧,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upforum@vip.126.com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8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upforum.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学术动态】评估加拿大城乡医疗保健服务的可获及性| 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