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成都市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实地感受城市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增强大家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信心和决心,近日我院四支部开展了“飞驰成都”主题党日活动暨组织文化活动。活动通过实地踏勘红星路车辆基地、率先体验地铁5号线、调研少城慢行系统实施成果,见证成都城市发展新成就,提升大家建设城市、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与自豪感,激励同志们以更加坚定昂扬的斗志投入到规划事业中去。
红星路车辆基地是1号线的“地铁列车之家”,承载着列车停放、检修、调试等综合功能,可以说是地铁的“4S店”。但在周边居民的心里,它更多的却是割裂城市、阻隔交通、让人陌生和抵触的庞然大物。
沿着车辆基地外围的消防通道,我们一步步探秘车辆基地的真实面目。眼前的一条条轨道,是地铁列车回家的路,它们在这里休整、清洗、养精蓄锐,等待第二天清晨出发为城市注入动力。

“出入段线区,列车进出的必经之路”

“洗车线及洗车设备,列车正在接受清洗”
在规划四所编制的《红星路停车场TOD一体化城市设计规划研究》中,我们利用车辆基地特有的上盖平台和周边白地,构建了一座活力共享的空中花园,这座花园里有住区、商业、幼儿园、运动馆以及绿地广场等复合功能,并与周边城市生态系统及生活生产空间无缝相融。同时,我们精细构建立体交通系统,依托立体转换节点、慢行桥等实现不同竖向层之间一体化无缝衔接。通过打造,将原本只是“地铁列车之家”打造为对外开放、服务片区的立体公园社区。
“现在与未来”
作为贯通南北的生活中轴线,地铁5号线不仅仅只是交通动脉,更承载着成都人的梦想、羁绊与期盼。参与5号线前期规划、踏勘现场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而现在,我们看见它飞驰而来,脸谱形象的车头洋溢着朝气和希望。我们踏上这趟梦想列车,用心感受这座城市发展的加速度。

“五”与伦比,“紫”成一派
在规划四所编制的《轨道交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中,地铁5号线以“道法自然、芙蓉锦绘”为主题,从南往北依次为自然生态段、道文化段、花木文化段,并打造重点艺术站、文化艺术站、普通标准站3个层级,一站一景,深度诠释成都的历史与文化,将5号线打造成为“一座移动的地下博物馆。”

“青羊宫站——道教文化与星空宇宙”

“抚琴站——凤求凰,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中医大省医院站——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如果说1号线是成都地铁的开山之线,那么串联南拓、中优、北改精华资源的5号线则是成都地铁的强心之线。载着梦想与期盼,它驶来了,你,准备好一起加速了吗?
千年皆如围棋局,唯有少城鱼骨肌。我们故地重游,见证少城旧貌焕新颜。少城片区城市功能种类多样、特色鲜明,但曾经却因为车辆占道、人行空间局促等问题,导致公共活动空间不足,难以释放其独特的魅力。在规划四所编制的《青羊区少城片区慢行交通系统实施规划》中,我们贯彻“人本化、精细化、特色化”的理念,通过增资源、精设计、细管理,打造绣花街道,将舒适的街道空间还给人们,将活力与生机还给少城。

“为留住一颗古树,精细雕琢一整条街”

“精致的街头小店”

“萌萌哒街道设施”

“泡桐树街,改造前机动车占道VS改造后宁静的步行街”
行走在清幽的支矶石街,于喧嚣中觅得一丝宁静。在这里,市井生活与现代精神交融,人文气息与艺术情怀交织,无处不在的是少城的悠悠韵味。从泡桐树小学旁的巷子转入,我们惊喜地看到墙上小朋友们创作的一幅幅壁画,那里画着他们的成都梦,也画着规划师们的成都梦。

“规划师的成都梦”
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我院四支部的成员们就成都的发展建设展开了充分的交流讨论。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见证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也切实感受到规划工作为城市发展贡献的坚实力量。我们对这座城市充满信心,更充满热忱,期待我们的努力能让成都变得更美好。

(长按二维码识别就可关注我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文化】我院四支部顺利开展“飞驰成都”主题党日活动暨组织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