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 “城乡规划管理与政策” 专栏,向大家推介一篇有关欧洲城市空间规划中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的文献。
(专栏编辑:赵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空间战略规划中的绿色基础设施:欧洲城市区域实践
来源:GRĂDINARUS R, HERSPERGER A M.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strategic spatial plans: evidence from European urban regions[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19, 40, 4:17-28.
该研究受瑞士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对德国汉诺威、法国里昂、英国伦敦、比利时布鲁塞尔、意大利都灵、葡萄牙里斯本、英国爱丁堡、爱尔兰都柏林、瑞典斯德哥尔摩、德国柏林勃兰登堡、芬兰赫尔辛基、丹麦哥本哈根、意大利米兰、西班牙巴塞罗那等14个欧洲城市地区的战略空间规划进行了梳理,研究这些城市空间规划中有关绿色基础设施的融合状况。
分析显示,汉诺威、里昂、伦敦、布鲁塞尔、都灵、里斯本、爱丁堡和都柏林的空间战略规划对绿色基础设施(GI,Green infrastructure) 进行了多尺度的协调,考虑了GI的高度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连通,同时也试图从区域层面加强地方认同。斯德哥尔摩、柏林勃兰登堡、赫尔辛基的空间战略规划对建成环境、社会文化方面的保护十分重视,同时也对大尺度自然绿色地区进行了控制。其余城市的空间战略规划在区域协调性方面比较弱,基本只覆盖了单一的城市区域。基于对这14个城市化地区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在战略空间规划中强化GI的建议,通过对GI的定义以在空间规划中达成共识,GI对空间规划的作用像一条自始至终的线,串起了各个层次的规划,并通过实现绿色基础设施目标来统一起各类规划目标,从而建立现实联系和协作,并且规划通过这一举措在实际中获益匪浅,通过主张建立人类、动植物的联系这一过程,更广泛的力量参与到空间规划中,这使得大家对空间规划的认同度不断提升,不同尺度的空间规划更受到各方重视,
绿色基础设施GI是对绿地、保护区规划和管理网络的战略性的统称。GI概念的出现基于生态现代化理念,使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一致。这一概念虽然最近才提出,但明显融合了以往不同背景下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自然保护、绿道、花园城市、新市镇、生态城市、可持续城市化等。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原则将生态和社会观点纳入绿地规划,以便支持功能性GI设计,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原则,但对“协调(coordination)、多功能(multi – functionality)、连通性(connectivity)、多尺度计划(multi-scaleplanning)、多样性(diversity) 和认同感(identity)”这六个关键词基本达成共识。GI的协调与空间规划的其他领域一起整合各种计划目标,与适应气候变化、防洪与水资源管理等政策协调,旨在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休闲娱乐,这一平衡在开发和建成区之间一直在变动。GI的实现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态以及人文方面,这在城市地区(空间有限条件下) 尤为重要,绿色要素的连通可以创建网络整体运作,通过允许物种的移动来实现生态过程。Ahern于2007年建议使用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来解决从土地到城市地区再到城市的多个层面、乃至国家层面的问题,这一理念同样也用于场所营造和认同感的塑造上。从实践来看,城市的空间规划实践最适合GI的目标,能确保绿色功能之间的一致性,并有助于构筑远景目标,也能兼顾近期内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
战略空间规划中GI的规划原则包括:①与其他战略领域协调原则。绿色基础设施被认为是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有力工具,例如伦敦和都柏林的绿化带、赫尔辛基的城市设计元素、哥本哈根和里斯本的城市区域开发模式、汉诺威的洪水管理和减灾等等;②多功能原则,重点放在社会和生态功能上,通过不同功能簇的标示来考虑区域更精准的社会和生态功能;③连通性原则,结构的连接性是各种绿色要素均须考虑的,在规划中需要考虑区域大型连接和较小集群的连接,除人类的结构连通性外,还需要考虑动植物物种的功能连通性(这通常会疏于考虑);④多尺度原则,从国家级到社区级将GI视为区域网络的一部分,规划可以覆盖国家级到站点级的所有层级规模;⑤多样性原则,考虑绿色元素的多样性需要涵盖多种类型,例如自然和半自然地区、绿色屋顶等;⑥建立认同原则,GI规划同时也作为场所认同塑造的一种手段,例如在都柏林的空间战略中提出将GI作为加强或建立场所标志的手段。上述原则包含了一系列详细的子目录和编程规则以指导规划的制定。
将GI融入战略空间规划的途径大致有两种——综合性途径和社会人文途径。GI需要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衔接各类各层次的规划,考虑绿色基础设施的高度多样性以及他们之间结构的合理性和关联性,除此之外,GI规划还有助于加强区域认同和社会功能。虽然还没有一个空间规划专门突出地方的场所精神和认同,但空间规划基本都有将各类规划统筹起来的目标,例如哥本哈根的空间规划,将战略规划中建成环境、气候变化与适应,以及社会经济功能放在GI规划中来统筹,在气候变化问题凸显前规划已对此作出预警措施。
(供稿:赵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upforum@vip.126.com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7-2019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upforum.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学术动态】空间战略规划中的绿色基础设施:欧洲城市区域实践| 城乡规划管理与政策(赵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