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世界城市日”的重要论坛活动“上海2040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子来从世界经济格局和城市体系的关联角度分析了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的当前坐标。
“世界城市日”的主题是“城市的转型与发展”,我们应当从一个更加宽广的视野——世界的转型与发展,来思考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1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
工业革命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颠覆性变化,欧洲经济体崛起,亚洲经济体(中国和印度)衰败,形成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核心—边缘格局并由此产生了国际劳动分工。二战再次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美国成为全球的超级经济体。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导致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国正在迅速崛起。
伴随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同样引人关注的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作为地理上高度扩散和功能上深度整合的经济活动,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城市体系的转型,以“产业链”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正在转变成为“价值链”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
2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
我们从区域和经济板块两个层面,分别观察2002—2012年期间的世界经济格局在生产、贸易、投资3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在区域层面,北美和欧洲的生产总值和贸易总额占全球比重是显著下降的,欧洲的对外投资和吸纳投资占全球比重大幅下降,北美也略有下滑;亚洲的生产总值、贸易总额、对外投资和吸纳投资所占比重均增幅显著。在经济板块层面,作为世界经济格局的核心地区,7个最发达国家(G7)的生产总值、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吸纳投资占全球比重出现了显著下降;较发达经济体“亚洲四小龙”的生产总值、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对外投资和吸纳投资大幅上升;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BRIC)的生产总值、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吸纳投资比重则出现了明显增长,中国大陆的增长幅度尤为突出。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公布的《2014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如果现有趋势持续下去,今年或者明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就会超过吸纳投资”。
3世界城市体系的变化趋势
Friedmann的世界城市网络强调以跨国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网络为表征的全球资本控制中心;Sassen的全球城市网络则关注以生产性服务业跨国公司和分支机构网络为表征的全球资本服务中心;Alderson等采用全球500强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网络来建构世界城市(作为全球资本控制中心)网络;GaWC的Taylor等采用175家生产性服务业跨国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网络来建构全球城市(作为全球资本服务中心)网络。Alderson提出外向度和内向度的概念,外向度是指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城市发至分支机构的关联,内向度是指分支机构所在城市接收来自总部所在城市的关联。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城市的外向度不仅取决于跨国公司总部数量,而且与这些企业的跨国指数相关。城市的外向度越高,更为显示其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中心城市”属性;城市的内向度越高,更为显示其“门户城市”属性。
因此,研究全球城市体系应当把握几个分析维度:是资本控制中心还是资本服务中心?是中心城市还是门户城市?是总部集聚度还是网络关联度?是外向辐射度还是内向集聚度?如果把握这些分析维度,上海的位置就很清楚,未来的目标也就可以明确了。
从总部集聚度来看,在2014年福布斯2000全行业总部集聚度的城市排名中,北京和上海分别上升到第4位和第17位;在制造业总部集聚度的城市排名中,北京和上海分别上升到第8位和第12位。而GaWC高端生产型服务业(不包含金融)总部排名前列的城市中则没有中国城市。从网络关联度来看,从2008年开始,上海、北京在GaWC175全球网络关联度城市排名中已升至ALPHA+层级,即与香港、巴黎、新加坡、东京一起处于重要地位。一个城市的全球网络关联度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是外向度和内向度的总和。纽约和伦敦是外向度最高的全球中心城市和内向度很高的区域门户城市;香港和新加坡是外向度较高的亚太中心城市和内向度很高的亚太门户城市;上海是外向度很低和内向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门户城市,北京是外向度一般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内向度一般的京津冀区域门户城市。
4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当前坐标
认清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当前坐标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解读各类相关的城市排行榜,包括基于综合竞争力的多维度城市排行榜和基于企业区位策略的单维度城市排行榜。比如,在日本森纪念基金会发布的全球城市实力指数中,上海从2008年的第25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12位。基于功能的客观评价显示,上海在经济领域表现相对较强,在研发、文化交流、宜居性、环境方面相对较弱。
我们的分析结论是:其一,在基于综合竞争力、基于企业总部区位和基于企业关联网络的城市排名中,上海的地位都在逐年上升;其二,在全球影响力中,上海的经济影响力高于科技影响力、文化影响力、政治影响力等;其三,在经济影响力中,上海的网络关联度高于总部集聚度。
因此,上海的当前坐标是:作为跨国公司分支机构集聚地,上海是长三角区域的“门户城市”;长三角区域作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上海发挥向外连结全球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
(详细内容请关注《上海城市规划》2014年第6期,《上海2040高峰论坛:关注城市转型与发展》,已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本期内容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市规划》杂志编辑部周莲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