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情境出现在2009年。2009年4月25日,世卫组织宣布美国和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于6月11日将其定性为“全球性大流行病”,此时共有74个国家报告确诊近3万例。
世卫组织在新冠疫情中发挥了何种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是全球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归属联合国。其职责之一在于“促进流行病的防治”,其创立可追溯至1945年,联合国成立预备会议举办之时。中国和巴西在会议上以共同宣言的方式呼吁成立全球性卫生组织,并得到同意。1948年4月7日,世卫组织章程(WHO’s Constitution)经过26个会员国签署后生效,世卫组织正式宣告成立。历经70余年发展,世卫组织成员国由最初的26个扩增到196个。
那么,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世卫组织发挥了何种作用呢?
除了吹响“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全球大流行病”的两次哨声之外,笔者按时间线梳理了世卫组织所开展的工作,如下图所示。
《国际卫生条例》及全球警报和网络系统
2011年至2018年之间,世卫组织在172个国家/地区追踪了1483次传染病事件。上图呈现了过去50年全球特定病原体的出现,包括自然出现/卷土重来的病原体和故意释放的病原体。世界正处于地区或全球灾难性传染病及大流行病的高危之中,这些疾病不仅造成生命损失,而且颠覆经济,造成社会混乱。
世卫组织如何吹响哨子?《国际卫生条例(2005)》及全球警报和网络系统正是其依据和平台。
《国际卫生条例(2005)》是世卫组织196个成员国达成的一项协议,是为实现全球卫生安全而投入的共同努力。在《国际卫生条例》中,各国同意建立本国发现、评估和报告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世卫组织在实施《国际卫生条例》方面发挥协调作用,与各合作伙伴一道协助国家建立防范能力。
《国际卫生条例》还规定了在港口、机场和陆路口岸采取的特定措施,遏制向邻国传播健康危害,并防止采取不必要的旅行和贸易限制措施,尽量减少对国际交通和贸易的干扰。
世卫组织全球警报和反应网络系统在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运行,其功能在于,提供有关信息,并有效协调应对行动,如下所列:
– 开展事件监测,快速进行多危害风险评估,通报与此事件有关的风险;
– 为支持决策工作提供关键的信息和通报平台;
– 为世卫组织针对国际公共卫生风险采取任何应对行动提供运作和物流平台。
世卫组织要持续追踪不断变化的传染病情况,在需要时发出警报,分享专业知识,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保护人们不受流行病的影响,无论疫病起源是何地。发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世卫组织的常规做法。在世卫组织的主页上,罗列了以下流行和大流行性疾病(Pandemic and epidemic diseases)的相关信息,包括以下疾病: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
•埃博拉病毒病
•奥罗普切病毒病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
•肝炎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亨德拉病毒感染
•猴痘
•黄热病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拉沙热
•裂谷热
•流感
•马尔堡病毒病
•脑膜炎球菌病
•尼帕病毒感染
•禽流感
•鼠疫
•炭疽病
•天花
•土拉菌病(兔热病)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
•寨卡病毒感染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当传染病疫情满足相应条件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有权认定疫情构成突发事件。按照世卫组织的定义,全球大流行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人传人的新疾病。亦即,当疫情在特定国家或地区变得相当普遍时,它会变成一种流行病(Epidemic);而随着其在世界多个国家地区广泛传播,就演变成为全球大流行病(Pandemic)。
2009年以来,世卫组织一共宣布了5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新冠病毒感染的疾病疫情是第6起。只有2009年H1N1流感与当前的COVID-19被定义为“全球大流行病”。回想40多天前,多少人熬夜等待世卫组织的会议结果,当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引来一片唏嘘,泛起诸多关于经济和社会影响、国家形象受损等顾虑。然而经过中国人民40天的艰苦抗疫,中国国家卫健委3月12日宣布“我国本轮疫情高峰已过”。
吹响哨子,尤其是世卫组织这样的权威机构,必然需要权衡各方利益,也会引起利益相关者的阻挠。然而,在生命面前,这些顾虑又有多重要呢?
全球大流行病的哨子已经吹响,不管是早是晚,全世界都应该警醒了,当下要如何应对呢?
其实,笔者在2月初就翻译了全球防范工作监测委员会(GPMB)2019年发布的《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全球突发卫生事件防范工作年度报告》,里面列出了联合国系统动员的最终目标:
-联合国全系统对全球卫生紧急情况的响应不再有任何含混或拖延;
-设立明确的规则、角色和职责,还应确定领导人,授予其对全系统加以协调的权限;
-领导人应当具有经由定期模拟或实际事件而积累的领导全球应急行动的经验;
-世卫组织能够在疫情暴发或突发卫生事件的早期迅速动员国家和合作伙伴。
只有这样,才能规避突发卫生事件演进为全球大流行病。而此时此刻,世卫组织所言的“这将是历史上第一个可以控制的大流行病”能否成真,需要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动员,用切实有效的行动把眼前的大火扑灭,拯救更多的生命。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生程扬亦对本文做出了贡献)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市政厅):从突发卫生事件到全球大流行病,世卫组织是“吹哨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