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总量看
根据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
上半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6612.35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位列全省首位,分别快于全国全省3.8个、1.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
01
经济底盘“稳”
实体经济发展稳定
内外需求稳中有升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市场预期保持稳定
3月份以来,PMI保持在扩张区,6月份综合PMI为52.7%,制造业、非制造业PMI分别为53.8%、52%。二季度工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5.3、124.7,高于一季度24.9、26.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信心加快恢复。
02
创新动力“强”
创新名城建设纵深推进
创新成为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科技创新动力进一步激发
烽火工作人员正在为中国(南京)智谷算力中心加快搭建算力平台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
产业结构层次进一步升级
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新经济成长进一步加快
新项目支撑进一步显现
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
03
民生底线“牢”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就业物价总体平稳
居民收入适度增长
民生投入持续发力
连续9个季度保持全省第一
工业增速位于全国大城市前列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增速位居全国GDP总量前11位城市的第2位,在全省设区市位次较去年同期提升5位。
重点产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9.8%、33.4%、22.5%、36.1%。转型升级和新兴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集成电路增长61.1%、工业机器人增长189.2%、锂离子电池电池增长21.3%、齿轮增长35.5%。
工业用电持续恢复,达到去年同期的99.7%,较一季度回升5.5个百分点,恢复情况在全省设区市位次较去年同期提升8位。
工业投资平稳增长,增速达10.4%,较一季度、1-5月份分别提升8.6、4.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设区市的第3位。
坚持内外贸双向发力
“双循环”取得新突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领先全省。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社零总额3260.8亿元,下降7.3%,比1—5月回升3.9个百分点,降幅全省最浅,好于全国4.1个百分点、好于全省2.1个百分点;6月当月,实现社零总额678.8亿元,增幅11.5%,呈两位数增长。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额9996.9亿元,下降5%,比一季度回升8.7个百分点;6月当月,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增长8.5%,其中批发业增长9.5%,零售业增长5.5%,餐饮业增长10.6%。
外贸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全省。上半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99亿元,增长6.9%。其中,出口1393.7亿元,增长8.5%,进口905.3亿元,增长4.6%。进出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10.1个、全省9.7个百分点,出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11.5个、全省14.1个百分点,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7.9个、全省2.7个百分点。

(滑动看全文)
-千方百计抓复工复市复产-
分类分级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在全省率先发布餐饮行业复工复业工作指引恢复堂食,适时发布外贸、外资企业复工指引,根据形势不断优化防控指南,推动美发美容、家政等行业全面复工复业,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精准服务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组织开展外资、外贸和商贸重点企业全覆盖大走访活动, 5个督导组下沉14个板块开展指导服务,座谈调研和实地走访3910家重点企业,全面了解企业困难,帮助协调解决防疫物资短缺、外地员工返岗难、物流不畅、原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
强化政策支持增强企业发展动能。全面梳理落实国家、省、市惠企政策,形成“政策包”传达各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多头申请减税降费、信贷支持、社保补贴、房租补贴、物流保障等政策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台“暖企”政策,加快商务专项资金拨付进度,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级政策。
-大力推进“新消费”行动计划-
重点聚焦“九个新”,强化项目思维狠抓计划推进,编制分解年度新消费行动计划重点指标任务,排定100个项目,压实各板块推进责任,实施挂图作战,推动新消费行动计划落实。
打造丰富活动释放消费潜力,上半年先后举办“放心出门”消费三部曲、“2020中国南京(春季)美食节”、“不出南京,买遍全球”快闪市集、直播购物节、销售竞赛月等一系列活动,掀起促消费热潮。
创新消费业态增添新动能,坚持危中寻机,积极推动发展网红、直播经济,组织100多个品牌、1000多家实体门店、10000多家商户参与南京首届网络直播购物节。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在全市确定20个重点夜间经济集聚区,打造夜经济品牌。推动商业数字化,推动智慧商圈、网上步行街建设,助力传统商业载体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平台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C2M模式,鼓励苏宁等本地龙头企业联合美的、海信等品牌,建立“南京消费联盟”,为都市圈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平台。
-夫子庙步行街成为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7月22日,南京夫子庙步行街成为全国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7月23日下午,南京夫子庙“全国示范步行街”揭牌仪式举行。
2018年启动改造提升以来,夫子庙步行街从文化引领、品质提升、产业升级、诚信建设、党建领航入手,探索走好“商旅文融合、街景河一体、建管服联动、主客商共享”的特色创建之路,步行街环境品质提档升级,客流动线更加顺畅,“桨声灯影”韵味十足,文旅贡献显著提升。2019年客流量达5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总营收达58亿元,同比增长15%,夫子庙景区被评为“全国最适游景区”第二名。
下一步,南京将以夫子庙“全国示范步行街”揭牌为契机,继续推进全市步行街提档升级,努力打造更有影响力的消费载体和城市文化品牌。
-全力保订单拓市场稳外贸-
抓好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印发《关于加大对防控疫情和稳定发展相关领域信保支持力度的通知》,进一步完善省市区三级统保平台,加快推进定损核赔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损失。加大外贸信贷支持力度,广泛组织银企对接交流活动,大力推进“苏贸贷”政策落实,纾解中小微企业贸易融资需求。落实中央出口退税调整政策,缩短出口退税时间。推进符合要求的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无票免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等政策实施。广泛了解企业的问题诉求,制定了《关于支持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的若干措施》等惠企政策。
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大力促进外综服企业创新转型,通过搭建中小企业对接合作平台,推动解决外综服企业贸易融资、信保等问题。建立外综服企业与海关、税务、外管等部门的风控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推动海外仓监管政策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政策落地落实、南京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业务封关运营。指导企业有序规范地开展防疫物资出口,编制了《南京市企业防疫物资出口注意事项》,全市有53家生产型企业列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公示的防疫物资生产出口白名单,791家外贸企业参与防疫物资出口。
大力开拓线上国际市场。及时发布线上展会计划,积极推动传统企业触网上线,引导外贸企业通过国内外知名数字外贸平台开展线上营销。为做好线上广交会工作,举办了12场线上展会系列培训,先后有1000余家企业、近3000人(次)参加了培训,为企业提供参展便利。持续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推行通关验放“零延时”,保障中欧班列稳定开行,为稳定外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重大项目有力支撑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顺利实现重大项目建设“双过半”目标任务,36个省级重大项目1—6月完成年度计划的62%,370个市级重大项目1—6月完成年度计划的55%。重大项目有力支撑全市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较一季度提高8.7个百分点。

(滑动看全文)
906个“四新”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1300亿元。
新基建方面,全市5G基站建设交付超过5000个,初步实现对主行政区、重要板块以及核心商圈的连续覆盖,5G室内分布系统建设覆盖面积达55.8万平方米。
新消费行动通过开展全市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大走访,举办“销售竞赛月”活动,出台支持外贸企业、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全力促进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全市100个新消费活动上半年完成40个,按序时进度启动42个,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水平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新产业行动狠抓强链补链稳链、规上工业企业培育、重点平台和应用场景项目开发等重点工作,上半年全市新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196.5亿元。
新都市行动“宜居生活提品质、综合服务添活力、安全韧性补短板、基础设施强功能”4个部分260项任务上半年开工235个,开工率90%,实际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4%。
一季度全市举办三批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合计387个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集中开工项目覆盖全部板块,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掀起全市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热潮,形成稳投资的良好预期。
6月30日,全市232个亿元以上“四新”和省市区重大项目集中竣工,本年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税收31亿元、新增就业3万人。中兴通讯、LG动力电池等新投产项目延续较快增长势头,上半年新增产值分别为149.2亿元、20.9亿元。华天集成电路先进封测产业基地从签约到竣工总耗时仅17个月,再创南京同类项目落地投产用时最短记录,一期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
网络通信与紫金山实验室新大楼启用,将进一步提高科研保障能力,集聚高水平科研团队,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在各板块各责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全市348个实施项目中,286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57%,高于全部项目2个百分点。小米集团华东总部、华君年产10GW光伏组件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实施;62个市级重大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298亿元,轨道交通多线同建,长江五桥、浦仪公路西段计划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全市绕城快速环线将形成闭环。
围绕我市“4+4+1”主导产业体系和五大产业地标、八大产业链主攻方向,坚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导向,聚焦储备招引一批规模体量大的旗舰项目、质量效益好的实体项目、科技含量高的创新项目,突出龙头带动、强链补链。
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93个,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占比达55%。5月20日,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的58集团华东总部落户建邺区,将在建邺区打造区域华东总部,业务范围包括本地生活、同城互联网,并引入集团战略投资、孵化及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互联网产业集群。
6月5日,总投资30亿美元的梧升半导体IDM项目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一期全部达产后可实现月产4万片12吋晶圆,年产值将超过60亿元,对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强链补链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6月29日,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在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注册资本达160亿元,将加速形成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核心竞争力,打造平台级核心技术、系统级关键技术、总成级领先技术,并建立可共享的资源平台。
航拍江宁经济开发区
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加速培育
“科创企业森林”茁壮成长
上半年,全市科技系统以高企培育作为创新名城建设的头等大事,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滑动看全文)
科小入库超同期。上半年,我市共有6876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同比增长39.73 %,数量超过去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
高企赋能助升级。全市发布“百强高企”名单,名单中的高企涵盖了全市各主导产业,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近2500亿元,研发费用支出近100亿元,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近6000件。1-6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34.6%,全面展现了我市高企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服务培育推上市。全市初步建立了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市科技与金融监管部门专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全方位服务科技型企业上市。7月份,全市新增4家上市企业,其中3家为科技型企业,单月新增上市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增8家上市公司,其中7家为科技型企业。
此外,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2019年江苏省创新型企业100强名单,生物医药创新型企业数量排名全省第一。
完善《办法》固制度。全市修订完善了《南京市关于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管理服务办法(试行)》,举办了面向新型研发机构的首场 “智汇宁企”早餐会,围绕新型研发机构问题诉求,开展一对一上门辅导服务,上半年累计新认定区级新型研发机构97家;
优化服务聚人才。王泽山、丁文江、赵东元等17名院士来宁领衔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全市新型研发机构配备科研和管理人员近12000人;
成果转化提效率。上半年,全市新型研发机构新增孵化引进企业2277家、累计达5850家,累计培育高企128家,申请专利6865件,设立天使基金规模达72亿元。全市认定技术合同9212项,成交金额397.7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1%,同比增长32%,各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研发、企业孵化、经营管理能力全面跃升。
4月18日南京企业家服务日“智汇宁企”早餐会现场
体制改革显活力。15个高新区全面完成市场化改革,累计开展38场人员竞争上岗,共1762人参与了近900个领导岗位的竞争,“能者上、庸者下”的改革氛围全面形成;
重点园区进位次。根据《省科技厅关于2019年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情况的通报》,我市5家省级(含)以上高新区综合排名取得进位,部分园区的一级指标实现大幅提升;
特色园区优机制。南京农高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省委省政府围绕南京农高区建设专门组建了省农高区建设领导小组,农高区建设推进机制和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上半年,南京农高区成功签约周子未来食品等项目16个,总投资超46亿元。
位于南京农高区的江苏现代农机科技示范园
政策宣传全覆盖。全市组织开展创新名城送政策“百千万”服务工程,累计开展专题宣讲、培训60多场,培训企业超过5000家,发放宣传资料近万册,确保了政策措施惠及各类创新主体;
金融活水保成长。“鑫高企”“新研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对高企、新研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科技银行累计对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4554笔,金额130亿元,科技贷款余额281.7亿元,比年初新增34.7亿元。市级科创基金合作成立34支子基金,总规模58.2亿元,已投资40多个项目,总投资额超5.3亿元;
孵育能力稳提升。根据省科技厅公布的2019年度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结果,全省559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34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参加了2019年度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91家被评为优秀(A类),南京上榜27家,不仅数量列全省第一,而且优秀上榜数也比去年翻番,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质量实现稳步提升。
举办2020南京创新周
打造创新强磁场
2020南京创新周以“云”为平台,聚焦“读懂城市创新”主题,诠释“云上城市创新”精彩,取得超出预期的办会效果,全民参与度、国内知名度、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嘉宾层次创新高。创新周注册参会重要嘉宾3813人,包括4名创新大国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7名创新大国和科技强国总领事、9名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199名中外院士、76名中外知名高校院所负责人、206名国际知名企业高管等重量级嘉宾;
互动参与创新高。共举办各类活动303场,线下超10万人次参与,线上超2亿人次互动,活动场次、观众参与度,均创下历史新高;
参会人数创新高。创新周云平台总注册用户达10.72万人,通过云平台,创新周各类活动覆盖2亿人次;紫金山创新大会(开幕式)吸引了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万人观看并参与其中;
宣传影响超预期。全网发布创新周相关信息近17万篇,相关话题阅读量达3700万,近600家境外媒体刊载南京创新周内容,国际互动、活动影响超出预期;
风采展示超预期。云平台“High科技”展示837项顶尖“黑科技”产品,发布256项新产品新技术,“五名五最”城市板块在线访问量近百万次;“云游南京湾—创美丽古都”吸引超百万人次在线观看;
合作项目超预期。通过活动和平台对接,共达成签约项目或合作意向346项,总投资额超过1080亿元,包括省政府与中科院签订的共建南京麒麟科技城合作协议等。
下一阶段
南京将继续抓好“六稳”、抓牢“六保”
抓实“四新”
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南京上半年GDP增速继续领跑 收获九个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