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时节,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蒲塘村,连片的茶园郁郁葱葱,无垠的稻田长势喜人,整治后的河道水清见底……曾经的省定贫困村,而今呈现勃勃生机。
“2016年以来,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为后盾单位的帮扶工作队驻村后,件件工作帮到关键处 ,条条措施扶到心坎上,使我们这落后的村子发生了巨大变化。”蒲塘村党总支书记杨莽说。
73岁的退休教师寻民强在家开办的免费书屋最近成了全村的“网红地”。近日,记者走进书屋时,阵阵读书声传来。曾在这里补习过,今年考上了大学的小姑娘单宇雯正一板一眼教数十个孩子读书。
“2009年退休后,凭借长沙县图书馆送来的534本图书创办了这个书屋。知识改变命运,我想让贫困山村的孩子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寻民强告诉记者,特别感谢驻村帮扶工作队,他们四处联系,使书屋获赠儿童读物、青少年读物、党建读物、农业知识读本等5000多册,极大丰富了书籍种类。
现今,这个简单朴素的书屋被评为长沙市第一批示范性农家书屋,寻民强获评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扶贫先扶志,这是群众战胜贫困的内生动力。”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督察处副处长杨经国明白这个道理。他是驻蒲塘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连续4年被评为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记得刚来蒲塘村不久,杨经国发现全村唯一的学校横山小学及其附属幼儿园办学条件差,孩子们窝在搭建的板房里上课,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改扩建学校,需要几百万元资金,根本拿不出钱。”村支两委犯了难。杨经国迎难而上,跑教育部门、联系后盾单位、上门入户协调,带领帮扶工作队磨破了嘴皮、踏破了鞋底,最终争取到多个部门的支持。
如今,记者看到的是一座硬件设施按照城区公办幼儿园标准配备的高规格教学楼,可容纳百余名儿童。小学篮球场改扩建后焕然一新,在读学生从过去的40多人增至现在的100多人。
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是帮扶工作队“扶贫先扶志”的又一举措。杨经国告诉记者,蒲塘村由5个自然村合并组成,村里党员较多,工作队向上级反映后,成立了中共金井镇蒲塘村党总支委员会,下设5个党支部,包括一个流动党支部。
此后,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后盾单位积极协调开展支部共建,通过“接出去、帮进来”、机关支部与蒲塘村支部共同过党日、上党课等形式,加强蒲塘村各支部队伍能力建设;组织开展“户帮户亲帮亲”活动,通过党员认领微心愿行动,利用建党节、建军节对村内贫困党员和退伍军人进行慰问;探索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利用网络平台带动在外党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鼓励有想法有能力的党员回乡创业。
蒲塘村地处金井镇最北部,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4亩,经济发展滞后,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贫困人口203人。咀坪组的袁军赞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5月,袁军赞的父亲和哥哥相继去世,留下身患眼疾的他和年过八旬的母亲相依为命。
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便经常到袁军赞家里与其谈心,并帮他搞起了养殖业。2018年,袁军赞养的黑山羊、土猪和五黑鸡收入了2万多元。袁军赞告诉记者,有一年收的500多公斤南瓜滞销,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对帮扶责任人陈志敏得知后,马上联系局职工食堂来采购,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袁军赞也因此把工作队当成了亲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紧盯扶贫目标”是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的首要工作方法。近3年来,杨经国月均驻村24天以上,入户走访近300次,几乎和所有贫困户都成了好朋友,贫困户家里有什么事情,他都会第一时间知道。
另一位贫困户范铁仕家的情况一直牵动着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领导的心。范铁仕患有精神疾病,父母年迈又体弱多病,全家只能靠他打零工维持生活。范铁仕告诉记者:“工作队协调联系了村里的种植大户和我签订了长期务工协议,光这一项让我年收入1.8万元。我还学习了养殖技术,在家里养了五黑鸡和本地土鸡,长沙局还帮我多方联系销售渠道。”
一直以来,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结对帮扶,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一与后盾单位结成了对子。工作队因户施策,精准帮扶,通过组织贫困户开展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介绍务工岗位等措施,目前已有72户201人成功脱贫。
“以前我们村没有任何产业,这也是村民贫穷的主要原因。”杨莽深有感触地说,“驻村工作队为我们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2017年以来,工作队借助后盾单位资源优势,以发展产业为突破口,支持种植大户开发锥栗基地730亩、黄桃基地120亩,发挥特色优势支持金井茶厂和种植大户开垦优质茶园700亩,援建了205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形成了以茶产业为主,锥栗、黄桃、五黑鸡及光伏发电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模式。
2019年,蒲塘村的黄桃首次上市并很快销售一空,光伏项目也已并网发电,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30万元。
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将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放到了蒲塘村,结合治理“空心房”扎实推进老旧民房和废弃宅基地复垦复绿工程,复垦复绿163.65亩,给村集体增加收益260余万元。
“支持蒲塘村用‘增减挂钩’政策换取的收益在经开区置办物业,每年可给村集体带来稳定的租金。”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冯意刚介绍,长沙局以蒲塘村为单位,启动了村庄规划试点并基本完成初步成果编制,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探索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多措并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
此外,工作队先后争取到政府财政帮扶资金3000余万元,挂图作战、强力推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硬化村级道路22公里,打造小微水体示范片区2处,并协助村支两委强力推进人居环境“五治”工作,村里环境明显改善。
如今,一幅属于蒲塘村的“春摘早茶,夏观荷塘,秋打锥栗,冬食佳肴”画卷正徐徐展开,一个以现代农业种植、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为特色的宜居宜游示范村雏形初现,未来可期。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记者:彭小云
编辑:王中建 郑雅楠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贫困村开启幸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