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研究背景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01

城镇化发展带来建筑垃圾大幅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报告,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80年的19.4%上升到2019年的60.6%。持续稳定的城镇人口增长导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以及城镇化改造活动,新建建筑和拆除建筑的垃圾量也在高速增长。相关研究结构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垃圾将由2015年的17.01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39.66亿吨。

02

乐山建筑垃圾问题亟待解决

乐山市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规划研究范围为乐山市中心城区,包括市中区、五通桥区和沙湾区,总面积约1916平方千米。依据《乐山市统计年鉴》,2008~2018年乐山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48平方千米增长到74.88平方千米。城市规模的扩张带来大量建筑垃圾,中心城区现有渣土堆放场均已填满,无法受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乐山市中心城区现有建筑垃圾堆放场所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技术路线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规划从定量和定位两个方面进行建筑垃圾处理设施选址分析。

依据建筑垃圾的分类,预测各类建筑垃圾的产生量,结合各类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情况,预测需要进行填埋的建筑垃圾量,为确定建筑垃圾消纳场所规模提供依据。

根据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要求,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工程安全等多个方面进行处理设施适宜性评价;结合建筑垃圾的产生源,运用最佳路径、最近服务设施、服务区域等分析,确定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合理布局。

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布局与规模相互校核,最终确定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规划方案。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规划技术路线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基于城市特点确定设施类别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01

不同城市的建筑垃圾特征

不同城市受地形地貌、发展阶段等的影响,建筑垃圾的构成比例不同。山地城市相对平原城市而言,土地平整的工程量大,由此产生的工程渣土量也较大。城市在增量发展阶段,工程渣土和工程垃圾的比重相对较大;在存量更新阶段,拆除垃圾的比重会上升。当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程度上升,工程渣土的产生量大幅增加。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在主要成分、资源化利用价值、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应分类进行处理处置。

02

乐山建筑垃圾处理设施配置

目前乐山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没有确切统计数据。依据《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2019)进行测算并结合相关部门反馈信息,规划期内乐山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以工程渣土为主,产生量占建筑垃圾总量的90%以上,这一结论与乐山市山地丘陵的地形特征及城市当前发展阶段相符。

结合国家及省市相关要求、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乐山市实际情况以及各类建筑垃圾的特点,分析各类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并推算各类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量和填埋终端处理量,从而确定各类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数量及规模。

乐山市建筑垃圾处理设施规划数量及规模

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类型

数量

处理规模

预测建筑垃圾数量

弃土场

5

2090万方

1800万方

建筑垃圾填埋场

1

210万方

165万方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

1

35万方/年

34万方/年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运动GIS技术科学布局设施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01

各类建筑垃圾处理设施选址要求

目前建筑垃圾处理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并未区分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类型提出针对性选址要求。规划梳理各类相关规范和要求,明确弃土场、建筑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各自的选址要求,并构建处理设施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建筑垃圾处理设施选址要求

选址要求

弃土场

建筑垃圾填埋场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

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禁止选址在基本农田、生态红线、风景区、重要水域、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

避免占用耕地

避免选址在居民及工业集中区、水土流失敏感区、地震断裂带和地质灾害危险区

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避免选址在城市未来发展区

荒山荒地、肚大口小,有利于布设拦渣工程

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区域

宜与其他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或建筑材料利用设施同址建设

02

基于GIS技术多要素综合分析

将各项要素空间化并运用ArcGIS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建筑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适宜性评价结果,即建筑垃圾处理设施选址的初步方案。在初步方案基础上结合实地查勘、征询各方意见确定最终选址方案。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乐山市建筑垃圾填埋场适宜性评价分析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乐山市建筑垃圾处理设施选址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结合空间规划加强设施保障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01

总体规划层面

乐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目标中应当纳入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指标,在总体规划层面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出管控要求。通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用地的合法性,保证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用地需求。建筑垃圾处理规划中设施用地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相对应,弃土场和建筑垃圾填埋场为公用设施用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为工业用地,中转调配站为临时用地、不列入建设用地。

02

详细规划层面

在后续详细规划中,建议增加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及资源化的内容,分析地块内的建设量与拆迁量,合理规划地块内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办法,将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及资源化的相关指标落地实施。加强绿色建筑设计引导,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增加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使用量的要求,在绿地景观设计中考虑通过堆山造景等方式增加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项目组成员:任君为、陈燕飞、邱忠莉、辜立蓉

此外,感谢顾军对项目的指导和帮助。

  文 | 西部区域总部 陈燕飞、任君为

END

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长按关注

更多精彩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GIS支持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型选址研究探索——以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