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2020年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研讨会在这里召开。会议以分享建设思路、总结经验成效、分析问题挑战为主旨,通过典型汇报和分组讨论,总结了一年来自然资源省级卫星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问题,研讨了下一步重点工作。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以及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自然资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一年多来省级卫星中心建设成效和应用亮点。2019年以来,在前期9个省级卫星中心的基础上,分3个批次新增了23个,实现全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为部省协同、统筹推动构建贯通省、市、县(乡)资源共享、创新高效、务实管用的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组织机构保障。贯通了部省数据链路,国土卫星中心和海洋卫星中心在数据、产品、软件和技术服务上,为省级中心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通过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或专线及时向各省级中心推送卫星遥感数据,举办了卫星应用技术和应用软件培训班,分三个片区组织开展了海洋卫星应用培训班,协调联动的部省卫星应用技术体系正在形成。部、省、市、县(乡)卫星应用贯通服务试点建设成效明显,湖南、江苏作为试点积极探索推进“纵向到底”,湖南按照“务实管用”原则,设计了基于影像产品、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贯通模式,完成了市县级贯通方案并组织开展市级中心建设。江苏在苏中、苏北、苏南设立3个卫星应用区域分中心,并实现13个地级市、3个省直管县、4所高校的卫星数据高效共享。青岛、济南、临沂等市主动上报市级卫星中心建设方案。在应用方面,各省根据自身优势和条件开展创新性应用,亮点纷呈,比如河北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甘肃开展了祁连山矿山治理和甘南地灾监测,江西对鄱阳湖洪灾进行实时监测,浙江支撑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黑龙江结合高光谱在黑土地质量等方面开展技术探索,上海服务于城市精细化管理,重庆制作了本市疫情地图,不仅拓展了主业,卫星遥感还成为地方政府的“火眼金睛”。在卫星遥感数据统筹方面,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遥感影像统筹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并进一步制定实施细则。

新时代,履行好自然资源管理职责,对卫星应用技术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耕地“非粮化”监测等自然资源领域的新任务新要求,都对卫星遥感应用提出了更多的业务需求、更高的平台技术要求和更多样的服务模式。

经过热烈的交流研讨,会议指出,下一步省级卫星中心应该从三个方面主动发力。第一,紧盯主责主业,在支撑主业拓展应用方面,将卫星遥感的优势发挥至极。各省级卫星中心要改变思路,主动对接业务需求,将遥感优势拧入到主业发展的链条中,把卫星遥感的技术力量变成动能,为主责主业加速提质。第二,部省联动、陆海卫星协同联动可以做得更强。坚持陆海统筹,国土卫星中心和海洋卫星中心要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对省级中心的业务指导和交流,提供技术支撑与需求保障,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更好发挥省级中心与部级中心的联动作用,以实现应用效能倍增效应。第三,在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上再发力,各省级中心要构建各具特色的卫星遥感应用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打通市、县(乡)卫星应用节点,不能简单复制省级卫星中心建设模式,同时拓展农业、环境、水利等其他行业以及市场化应用服务。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记者:杨旋
编辑:李卓聪
审核:赵建东
审签:赵晓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31家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得咋样,这个会议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