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论坛”
第五十三次学术讲座
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的发展演变

内容提要
蒙古族比较缺乏自成体系的营造传统,无论在建筑还是艺术上长期扮演“culture filter” (文化筛子)的角色:蒙古人善于利用突厥、汉、藏、俄罗斯等相邻民族文化以构建其自身民族共识。因此,蒙古的多数建筑,尤其是16世纪的早期蒙古寺院在宗教因素之外,也考虑了政治、军事等诸多用途。本次讲座以内、外蒙古现存最古老的一批建筑为例,以俺答汗的蒙古右翼家族为主线,研究蒙古人引入藏传佛教格鲁派以及与明朝媾和期间建设寺庙的意图以及家族寺院的基因性。此外,由于蒙古文化、经济与社会的特殊性,传统汉族地区的研究方法并不完全适用,故引入几点关于蒙古建筑研究的新方法。
讲座信息
主讲:陈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博士)
主持:刘爽(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时间:2020年10月21日(星期三)20时
地点:腾讯会议 ID 604906981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主讲简介
陈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藏传佛教建筑、游牧民族建筑,博士阶段致力于蒙古藏传佛教寺院研究。博士论文题目“The Monasteries of Altan Khan: Genesis of a Distinctive Architecture for Mongolian Buddhism”获得Bradley Foundation Fellowship及Eastern Buddhist Association Fellowship等多项学术基金支持。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古建园林技术》等中、英文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21篇。
美术遗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讲座预告丨陈未: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的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