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微讨论】我们需要怎样的街道?:拆除小区围墙是解决办法吗?

#编者按# 近日,一份重磅文件成为热议的话题。这个文件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打通各类“断头路”,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科学、规范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提高道路安全性。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积极采用单行道路方式组织交通。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街道是这段文字叙述的关键词之一,如何建设好的街道空间一直是学者研究的核心领域,本刊刊登过不少从物质空间乃至社会、经济、文化、历史角度探讨这一问题的文章。下文择取几篇,抛砖引玉,以期后续的研究精彩纷呈。

 

 

1.本刊2014年06期:《基于步行者视角的街道底层界面研究——以上海市淮海路为例》;作者:陈泳,赵杏花。

作者选取上海市淮海路为研究案例,对商业性街道的底层界面变量与步行逗留活动进行数据收集与模型推导,分析沿街建筑底层界面的形态特征对街道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建筑临街区宽度是影响各类步行逗留活动的关键因子;建筑底层临街面的透明度、功能密度与店面密度对于吸引商业性逗留活动具有积极影响,但对于吸引社会性逗留活动的效应不明显。借鉴国外街道的设计导则,对商业性街道的底层界面设计提出指引与建议。




 

2.本刊2014年09期:《基于中英比较的街道空间设计标准适度化研究》;作者:付帅,扈万泰。

作者总结我国街道空间设计标准及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街道空间规划设计标准的适度化概念和理论。在将英国街道核心要素设计指引与我国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街道空间的适度标准与其品质之间的影响关系模型。结合案例研究,得出适度的标准、适度地应用才能创造良好街道空间品质的结论。作者认为,街道不仅是为汽车的“流动性”的通过而设计,最重要且最基本的是考虑人性化纬度并为人们的生活交往等功能提供场所。



 

3.本刊2013年04期:《城市街道空间的非正规化演变——武汉市汉正街的个案(1988-2013年)》;作者:陈煊,魏小春。

作者截取了武汉市汉正街1988年以来街道空间的非正规化演变的空间实践片段,着重分析民众行为如何作用于城市街道,进而洞察与解释我国街道非正规演变的真实运行逻辑。研究认为,地方政府的强权力决策与弱治理绩效暗含了规划蓝图与民众现实生活需求的矛盾性等特征,地方政府、开发商、民众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复杂的互动结构中处于博弈共生的关系。




 

4.本刊2012年06期:《街道界面密度与城市形态的规划控制》;作者:周钰,赵建波,张玉坤。

作者通过分析城市实例,发现街道界面密度与街区建筑密度存在近似正相关关系,街区建筑密度与街廓尺度存在近似负相关关系。通过分析街道实例,发现街道的密度表征比尺度表征更为有效。结合分析我国主要大城市的商业步行街,认为小尺度街廓是形成优秀街道空间的必要条件。



 

5.本刊2012年11期:《权力、社会与生活空间——中国城市街道的演变和形成机制》;作者:刘佳燕,邓翔宇。

作者认为,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极富中国色彩的社会政治内涵和丰富的市民生活,却往往在宏大叙事和中心聚焦的研究视角中被忽视。文章回顾了中国城市街道的形成,并着重探讨其演变历程中的四个关键时期;进而借助社会空间分析视角,提出了街道作为权力再现、社会领域和生活空间等特色的形成机制;以求应对当前全球化和现代性的冲击,为探索本土社会文化影响下的街道模式和活力再造机制提供参考。




 

6.本刊2010年12期:《城市街道峡谷空间形态及其污染物扩散研究——以杭州市中山路为例》;作者:王纪武,王炜。

作者概述了城市街谷污染物的扩散机制及相关研究方法。选择CFD数值模拟法,对杭州市中山路街谷进行试验分析。根据试验结果,从水平断面、纵断面、横断面等对街谷形态及其内部污染物的扩散、分布进行了三维的分析研究,进而总结了街谷形态及其污染物扩散的基本规律,并提出基于促进空气流通和污染物扩散、稀释的相关规划设计策略。


 

7.本刊1991年05期:《城市街道墙探析》;作者:金广君。

作者提出,街道墙是城市设计与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分析了街道墙的历史形成与发展,介绍了街道墙设计与管理在美国分区法中的地位与影响,并探讨了街道墙的构成规律和设计要点,旨在完善我国的城市街道环境的设计与管理。

 


 

——————————————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