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第1177期】


传统香囊为古人男女老少贴身之物,它除了装饰更有治病保健的功效。现在的人们通常称其为香包了,除了沿袭古人的随身香囊或者端午粽子香包,款式也是数得出来的几种,因为见得多了,也就显得很平庸了。人们对香包的需求是其装饰性和醒神、助眠或驱蚊等功能,所以大多药味十足,尤其端午节更像是香包的专场演出,但味道是以艾草为先。这样的小手工,喜欢针线活的女人都会做。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我设计了一款香包,更希望它拥有独特、独立的气质而区别于大家所见过的传统或现代的大众款式。它呈三角造型,顶端是严谨的对搭封口,配上纽扣结的挂绳连接,仿佛一个身穿传统旗袍端坐着的女人高贵大方。这款香包易于制作,唯一的要求就是精细再精细。为了脱离平庸,我选择了人们更能接受的天然香料填充而不是传统的中草药,调查了一下,几乎是人人都爱的味道。超凡脱俗便是我希望赋予这款香包的气质。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通过网络,我把这款设计教给了远在甘肃武威灯山村的小姐妹们。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从面料的选择、结绳颜色和材质的配搭、香料的配制、成品的大小、挂绳的长度都是严格把控。我把详尽步骤的图片和视频传给她们,然后提出严格的手工要求。结绳打扣虽然看上去不复杂,但对于没做过的人来说是个挑战。从缝制、拍照、传图,再经过我小小的提示,在短短的时间里,小姐妹们很好地完成了我下的订单。当收到来自远方的快递时,实在给了我不小的惊喜。每个人做的香包居然都被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气质,有敦实丰腴的,有秀谷清风的,但都没跑出我的严控范围,令人惊喜的是,她们居然在封口的缝制上做了更具特色且容易上手的改良。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既然是纯手工,我为它们设计了纯朴的灯山村手工挂签,给每个小香包加上了独立包装,到此,它便成了一款独具特色的灯山村文创产品,希望在春暖花开时,来到武威天梯山灯山村旅游的客人们能见到这款第一次作为商品的香包产品。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这仅是一个小小的尝试。


近年,文创产品的发展势头火爆。故宫热带火了故宫文创,它始于台北故宫,最流行的是“朕知道了”胶带。北京的故宫口红一度脱销,现在甚至大型购物中心都出现了故宫口红自助贩卖柜。我有一条最爱的窄条丝巾,采用了古代埃及元素为图案,每次戴出来都是极吸睛的,那是大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人们物质生活富足了,便有了更多精神追求,火了旅游也掀起了博物馆热,从故宫热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随之博物馆文创产品也紧紧跟上了。很喜欢甘肃省博物馆的文创系列,比如彩陶罐热水袋、鸱鸟耳挂饰。它们都深深挖掘了当地文化,与当代国潮紧密结合,更契合于时尚消费。


除了高端旅游文创,民宿热、乡宿热的兴起更需要贴合乡间气息的旅游文创产品的跟进。


3G、4G甚至5G时代已经让农民有了更多见识和更大的舞台。他们与城市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城乡差距似乎越来越小,但又天壤相距。走到乡间,晨起鸡鸣、炊烟袅袅,正是城市人向往的奢侈生活。乡村可以让人放慢脚步、放平心境、放下沉浮。绿十字作为乡间领头品牌,提出了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是因为他们更深入农村,更理解农民,做乡建更脚踏实地。他们正在做的就是帮助农民把自己的家乡变得更被热爱。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农村最不缺手艺人,他们默默传承着来自祖辈的手工技艺,最真实、最质朴,融合着生命之美。当过热的工业时代走到一定的时候,手作又重新成为时尚的宠儿。非遗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的口号之一。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重新认识手作之美,重新回到乡村,重拾慢生活,更多人在探索乡村手工产业发展的出路。它是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之路。


近日,阿里平台联合了一家非遗纺织扶贫工坊、一家获得国家高品质认证的筷子厂商和一位中国包装设计顶尖大咖三方合作出品的村落新年手工礼品,经过直播网红的推介,形成了三分钟3万套的闪销奇观。好的创意、好的产品、好的渠道背后是很多人的努力和坚守。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成功的案例鼓励了我们。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人才优势、思维优势、平台渠道优势,为乡村做好培训、做好产品研发、做好下游铺垫。尽所能地把乡村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借发展乡村手工产业,提升农村妇女的自信与价值。


说起甘肃武威天梯山,它有着距今1600年的石窟群,是中国佛窟造像西传东鉴之路上的重要一站,灯山村正是占有背靠大佛窟面朝麦积山的最佳位置的小山村,脚下的黄羊河灌溉着这片宁静的土地,也守护着这尊26米高的千年大佛。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山村已经成为旅游打卡地,民宿也已经开始迎接一批批的游客。村民该做好怎样的准备,如何面对未来的发展,也是乡村工作者和参与者将面临的挑战。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深度挖掘每一处乡村独有的文化基因,才能扎实地做好当地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传递具有特色的在地品牌符号。而让农民安居乐业,才是所有人的终极目标。



(作者系清华艺科院现代美育中心研究员、北京绿十字手工文创负责人)


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绿十字):一个香包一味乡情——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手工文创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