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让每一块补充耕地都经得起全社会监督


让每一块补充耕地都经得起全社会监督

面向全社会公开补充耕地信息并建立意见反馈机制,欢迎社会各界监督,这是自然资源部向全社会发出的一张诚心“邀请函”,是织密耕地保护监督网的最新举措,也是一项落实“采取长牙齿硬措施”的实际行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加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尤为重要。党中央多次对耕地保护作出部署安排,从“六稳”“六保”中的“保粮食能源稳定”到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再到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彰显了力保中华民族“铁饭碗”的决心,更向全社会传递了“耕地保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强烈信号。
耕地占补平衡,作为耕地保护的重要制度,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补救措施,是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的重要举措。自1999年实行以来,不断改进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措施,从注重补充耕地数量到注重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从实现耕地数量平衡到实现“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占补新机制,有力支持了耕地保护目标实现。
步入“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当前,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形势,无论是破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还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国家安全屏障,都容不得我们在耕地保护上有丝毫的松动。
前不久召开的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此次在去年升级改造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的基础上对外公开补充耕地信息,凝聚最广泛的社会监督力量,无疑是严格保护耕地的又一次加码。
群众的眼睛无处不在,群众的力量不可估量。一旦凝聚起群众力量,这张耕地保护监督网就能长出“牙齿”,让那些在耕地占补平衡中搞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搞“狸猫换太子”的行为无处遁形,让那些还意欲如此的趁早悬崖勒马。
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补充耕地的真实性是耕地占补平衡的生命力。期待各地对全面“严起来”的态势有清醒认识,带着强烈的耕地保护意识将耕地占补平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让每一块补充耕地都能经得起全社会的监督,守死守牢18亿亩耕地红线。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让每一块补充耕地都经得起全社会监督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编辑:李卓聪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让每一块补充耕地都经得起全社会监督
让每一块补充耕地都经得起全社会监督
让每一块补充耕地都经得起全社会监督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让每一块补充耕地都经得起全社会监督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