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有色金属:走到了十字路口?

有色金属:走到了十字路口?

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世界各国推出空前规模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在大量流动性推动下,全球通胀预期升温。进入2021年,由于新冠肺炎疫苗推进速度较快,欧美发达经济体逐渐从疫情中走出,经济活跃度稳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走出了持续一年的大幅上涨行情,铜、铝等价格更是创出近8年来的新高。世界经济正在回归正轨,但历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重复,碳达峰、碳中和的倒逼剧烈地改变着能源、资源行业的生态环境。若干年后我们或许会看到,2021年,有色金属行业走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防通胀风险,躺着数钱的好日子或不再?

原本,对于有色金属行业接下来的行情,市场看好的氛围相当浓厚。多数专家认为,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延续,流动性宽松有利于支撑有色金属价格在高位运行。全球新冠肺炎感染新增人数逐渐减少,各国疫苗的开发和推广加速,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提升,均有利于推动有色金属需求回升。

但近来一些重要经济体释放的信号,使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等的担忧情绪有所上升。3月,巴西、土耳其、俄罗斯三个新兴市场的代表性国家先后加息,市场作出全球通胀风险加剧的解读。当然,更重要的信号来自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

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CPI和PPI均超预期增长,CPI在低基数及能源价格带动下,年内首次同比转正,PPI则大幅攀升至两年以来的高位。分析人士预计,随着国内消费继续恢复,未来几个月CPI有望延续温和上行之势,而外围经济复苏背景下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继续推高PPI,短期内还处于筑顶过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述数据发布当天,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与会专家和公司代表提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很大”;李克强表示,要“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还要实施好结构性减税等政策,继续加强对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有效防范风险。

如果说,新兴市场国家防通胀风险的政策动向只是添加了市场疑虑,尚不足以扭转全球大宗商品的火热行情,碳减排给有色金属行业带来的影响则是长期、甚至是颠覆性的。

碳达峰,孕育行业再造的重大机遇

近日召开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换届会议透露,有关部门正就《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意见,初步提出:到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2040年力争实现减碳40%。这一计划比全国的碳达峰时间至少提前五年。

碳达峰的政策目标,对有色金属行业的供需两端都构成直接利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碳达峰背景下大宗商品供给端的限制,助推有色金属行业整体进入需求和流动性共振的上升期,特别是铜、锌等对制造业需求敏感的基本金属类,以及排放大、高耗能的电解铝行业,供给收缩更加明确进而推升行业景气上行。新当选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指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要进一步严控电解铝产能4500万吨“天花板”和铜铅锌的冶炼产能过剩,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扩大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还要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绿色减碳的技术,争取达峰后的减碳超速。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在清洁能源革命背景下,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车及配套等领域对铜的需求量有较大提升,有望带动全球铜供需平衡步入短缺时代。洛阳钼业董秘岳远斌表示,碳达峰背景下,全球的新能源电池需求将拉动铜、钴、镍等金属品种需求的长期增长,对有色金属行业有很明显的提振作用。根据测算,基于53千瓦时的全球平均电池容量估算,每辆电动汽车的平均铜、钴使用量分别为84千克和8千克。电动汽车全价值链需求意味着到2030年会额外增加408万吨铜的需求。

率先实现碳达峰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在葛红林看来,目前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不是经费问题,而是如何找准问题、提炼课题、组织攻关的问题。葛红林说,有色金属企业应把握好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成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

探索再生资源利用、提高能效、能源转型、科技创新等,是今后几十年有色金属行业碳减排的规定动作,而对更具雄心壮志的企业来说,数字工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机器人、5G通信、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汇技术等,都应是它的发力点。

率先实现碳达峰,加快打造全球有色金属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在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将褪下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标签,走上安全、高效、绿色、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这场“弯道超车”的变革中,奋力抓住历史机遇的公司,将成长为引领时代的伟大企业。

产经观察员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有色金属:走到了十字路口?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产经观察员: 刘剑
编辑:李卓聪
审核:汤小俊 兰圣伟 徐红燕

审签:赵晓涛

有色金属:走到了十字路口?
有色金属:走到了十字路口?
有色金属:走到了十字路口?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有色金属:走到了十字路口?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