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产线路的价值与保护利用”——南粤古驿道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将于6月9-10日连续两天在北京时间下午15:30-20:00线上召开。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同济大学指导,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广东省古迹协会、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法国文化部建筑与遗产城、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法国国家建筑师协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不可移动文物工作组协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中心(上海中心)、建筑遗产、Built Heritage杂志提供学术支持。
届时众多中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文化旅游、国土治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包括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与东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将与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专家学者齐聚线上,围绕遗产线路价值、保护与活化利用进行探讨交流,并分享精彩的学术观点与实践案例。
更多参会嘉宾预告将在近期陆续推出。
本次会议将在中欧同步线上直播,因会议室名额有限,欢迎大家通过以下二维码提前预约报名。


“遗产线路”的保护与利用
已成为时下重要议题

“遗产线路”作为一种新的大型遗产类型,在2003年被正式纳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的范畴,在历经了理论深化与实践运用之后,它已经成为遗产解读与保护利用的一种新视角与新方法。作为世界遗产的一个独立类型,“遗产线路”当中所蕴含的中西方不同特质的“线路文化”之核,使其不论在推进文化整体性、动态性与持续性保护方面,亦或是促成现当代经济、文化合作等方面,均彰显出其独特魅力与价值,成为了时下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议题。


梅州平远古道航拍图(熊灿坚/摄)
南粤古驿道保护活化
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南粤古驿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历史上岭南地区对外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它们是军事之路、商旅之路,也是民族迁徙、融合之路,不仅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更是中国乃至世界驿道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
南粤古驿道是研究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线路的重要内容,当前广东已经高水平地展开了南粤古驿道保护与活化系列工作,形成了整合遗产保护、文化挖掘、乡村振兴和区域协同发展为一体的创新性实践,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西京古道《古道乐途》(侯景波/摄)
国际交流互鉴
提升遗产线路活化品质

目前,依托南粤古驿道沿线丰富的古镇古村等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古驿道+”乡村旅游热潮不断兴起。
法国在遗产线路保护、可持续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实践。通过本次论坛与法国文化部建筑与遗产城、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法国国家建筑师协会、法国大景观地协会等文化、旅游重要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建立友好关系,互鉴中法与国际的成功案例,提升遗产线路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品质,并且致力于开展一系列线路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国际合作,助力南粤古驿道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进一步提升。

— END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建筑遗产学刊):国际学术交流预告|南粤古驿道学术交流活动:遗产线路的价值与保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