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编者按


目前,全国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各地围绕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了群策群力做好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开设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经验交流专栏”,将陆续刊登各地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创新方法、经验做法,今天刊登第四期,重点介绍广州、深圳、南京、西安、武汉、北京市门头沟区在规划生态空间时探索总结出的先进经验。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等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全方位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重大部署,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加强碳汇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此背景下,广州市针对生态系统特征及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生态挑战与问题,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构筑生态文明导向下的生态空间体系,建设通山达海的生态安全格局,支撑永续发展、保障安全韧性、服务宜居健康。


一、广州的生态本底特征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广州作为岭南的首府,位于从汕头到湛江海岸线的中央位置,背靠五岭余脉,南临浩瀚南中国海,全市域正处南岭山系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过渡地带。


广州市拥有丰富的山水林田湖海自然生态资源,生态资源特征以山体、水系为骨干,形成北部依山、中部沿江、南部滨海的丰富自然景观。北回归线上背山面海的广州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温22°C,年均降水量约2000mm。雨热同期的特征,使广州的生物生产潜力列居全国第一梯队,造就了优越的生境与生物多样性条件,也造就了广州花城与岭南水乡的生态特色。


但随着改革开放后广州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张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复杂的生态效应,如挤压生态空间、城市热岛效应、大气环境污染等。以生态空间格局优化为基础,促进城市生态功能的提升以应对风险与挑战,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生态综合评估


城市生态建设是广州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城市生态系统受到包括自然地理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土地利用变更等因子驱动,在不同尺度下产生生态格局的变化,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生态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对城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迁移等等关键生态过程产生巨大作用,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水文调节、生命支撑等重要功能。在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下,通过对生态系统的人为有益调节可加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与提升,引导构建环境优美、功能健康、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花城建设目标。


基于提升城市生态竞争力的生态空间体系建设目标,从锚固生态安全底线、连通生态廊道网络及修复生态关键地区三方面出发,分别进行生态敏感与重要性评价、生态廊道空间识别、流域生态风险评估、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四大方面的生态评估,在此基础上,综合识别生态安全多重情景,作为城市发展决策的重要支撑,同时进一步构建广州市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广州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引导城市结构与功能的良性发展。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图1 评估框架图


(一)强化生境与小流域要素生态敏感与重要性评价



坚持底线思维,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基于广州的水陆生态系统特色强化生境与流域要素,开展生态功能重要性分析,在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水土流失脆弱性、海岸侵蚀脆弱性评价结果基础上,识别极重要性与重要性地区,作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协调区的重要本底格局。

  

(二)基于“栖息-迁徙”过程的生态源地-廊道空间识别


  

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生物多样性网络构建在市域尺度上优选确定广州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区域。以水鸟等鸟类作为指示物种,结合森林、湿地的稳定性、复杂性、丰富度等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筛选出86处适宜生态源地;并运用景观阻力与成本距离开展生态连接度分析,模拟出174条、1741公里生物迁移廊道,共同构建生态网络,作为市域生态廊道体系的重要支撑。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图2 生物栖息源地筛选示意图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图3 生物多样性网络结构图


(三)基于“源-汇”过程的流域生态风险评估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量水而行。基于径流模型进行洪涝风险评估,综合广州流域水网特征,通过GIS技术,分级建立广州境内主要河流缓冲区,利用径流模型、数字高程模型和各河段历史水位资料,模拟不同重现期下广州遭受洪水淹没地区。受流域性强降雨、外江洪水和潮汐作用影响,广州珠江河段两岸易成为洪泛区。洪涝风险评估为不考虑珠江防洪堤坝情况下,各重现期下的广州洪水淹没区分布。模拟得到洪涝低风险区面积约1124.4平方公里,中风险区1168.5平方公里,高风险区1246.3平方公里。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图4 洪涝风险评估分布图


基于长期水文模型进行面源污染评估。广州面源污染规划面向屋面径流污染、主要干道径流污染、水土流失、化肥农药污染、养殖污染和矿山开采导致的重金属污染等类型,充分考虑空间规划情景下的用地变化,以及城市水源保护的基本生态要求,通过基于长期水文影响评价模型、小流域单元、规划用地分析得出广州市未来用地面源敏感性分布,以几何间距划分阈值,然后叠加水源保护区域,最后划分广州市城市面源污染控制风险分区。


(四)基于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的生态系统功能衰退地区识别



面向促进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展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在形成广州生态资产地图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生态资产空间变化态势,识别价值实现视角下的生态系统功能衰退地区,支撑广州生态空间体系的保护修复策略的进一步完善。搭建经济动植物、淡水资源、碳资源、土地资源4大类15小类核算框架,基于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在地化,评估2009年、2019年自然资源资产总值约8334亿、12025亿元,年均增长3.7%。基于生态资产的时空价值变量,识别17处生态风险点,作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图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布总图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图6 供应服务价值生态功能衰退地区(左)   调节与支持服务生态功能衰退地区(右)


(五)生态安全多重情景



生态安全格局可以解决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等多种问题。


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洪涝风险、面源污染等关键生态风险评估及生物多样性网络评价,综合叠加形成广州市生态安全格局。其中,将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高生境适宜性区域、高洪涝风险评估区域、高面源污染风险区等区域进行叠置作为底线生态安全格局区域进行严格保护。其他区域按照生态重要性程度及相应风险程度划分为中安全格局和高安全格局。


面向2035年,逐步走向存量发展转型的广州,需从生态过程维护与生态系统健康出发,以理想生态安全格局完善为目标,逐步推进生态空间的保护建设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修复,保障广州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引导城市结构与功能的良性发展。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图7 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图


三、生态空间结构构建


依托广州自然资源本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要素,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建设和修复生态空间网络,构筑以自然资源集中分布区域为生态源地、重要自然公园为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网络为纽带的生态安全格局,基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保障广州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引导城市结构与功能的良性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


保护九片生态源地,塑造生态价值高地。依托广州自然资源本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要素,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维育市域自然资源集中分布的生态源地,完善9大重要生态片区格局,强化源地的绿色生态系统、流域水网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升自然生态资源功能价值水平,形成广州生态空间网络的核心载体。


提升六大生态节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重点保护白云山、海珠湿地、白云湿地、大夫山—滴水岩、黄山鲁和南沙湿地等6大生态节点。依托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建设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完善游憩功能,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宜赏宜游的精品生态公园、市民亲近自然的最佳目的地。


建设三级廊道,织密功能复合的生态网络。结合自然资源要素分布,构建联通山水、贯串城区、功能复合、通山达海的生态廊道网络。包括区域、组团和社区生态廊三级生态廊道。“三纵五横”区域生态廊道是廊道网络的主骨架和片区生态隔离带。依托生态廊道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与城市生态品质。生态廊道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廊道系统、广东省碧道工程相衔接,保障区域生态格局与功能完善,彰显魅力湾区、岭南水乡特色,将自然生态资源转化为人民普惠共享的生态福利。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图8 市域生态空间格局图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本文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特此感谢


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沈阳实践及解读

践行生态文明之“道”——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三重探索

人民为本,生态永续,面向未来——吴志强院士解读《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与传导思考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在看点这里
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广州市生态空间评估方法与格局构建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