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是一种现代城市发展理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以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在城市建设时,要创建可净化、呼吸、生存的生态海绵城市体,如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生态草沟、道路铺装、湿地公园和生态河道等,尽可能多的为雨水创造可渗、可滞、可蓄的空间。其中,城市道路是“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示意图


传统道路的雨水排放基本是“边沟-雨水口-市政管线”的方式,它至少存在三个不足:

 雨水直接经过排水管道排水,汇流速度快,无法蓄存。

 雨水冲刷速度快,导致雨水污染。

 道路绿化带耗水严重。


而经过海绵化改造的道路,在面对中小降雨(12小时降雨量≤14.9mm,24小时降雨量≤24.9mm)时,能使道路排水在收集、输送、净化、利用、排放等环节有机地统一协调,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目的。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传统道路与海绵型道路对比


虽然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最终需要科学构建内涝防治体系,统筹工程措施与政府应急管理的非工程措施协同应对,但建设“海绵型”道路,践行生态海绵的理念,仍是十分有必要的。



GZPI出品的“海绵型”道路


道路千万条,GZPI做出了“广州海绵第一条

下面以GZPI设计的广州市第一条已建成的海绵型主干道——新惠路为例,一起看看城市道路中的“海绵城市”,具体是怎么做的。


工程概况


新惠路位于增城区永宁街,全长约1.43公里,是一条红线宽60m的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50km/h。项目按照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建设,利用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实现了道路的面源污染削减以及径流总量控制等相关目标。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新惠路位置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新惠路俯瞰图



降雨及地质条件

项目所在增城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405~1921.6mm,雨量分布不平均,10~3月为旱季,降雨量为285.2mm,4~9月为雨季,降雨量为1457.2mm。项目区域地质上部主要为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泥炭土、粘性上、粉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等;下部基岩主要为炭质泥岩、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质页岩和粉砂岩、化岩、砂砾岩、砾岩等。区域上部土质结构较松散,渗透能力较强。


建设前场地分析

项目场地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道路北侧终点为雅瑶支流。现状道路西南侧为山体,东侧及西北侧成片地块为已开发建成的住宅、别墅及商务区。项目建设前为开发商建设的临时道路,综合径流系数约0.90。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道路西南侧山体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道路建设前的临时道路



工程设计


设计目标

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新惠路属于新建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如下:


表1:建设目标指标表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设计目标计算径流系数

计算项目建设后综合径流系数为0.66。


表2:建设目标指标表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计算设计调蓄容积

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公式计算,得出项目所需调蓄容积为1093立方米。


低影响开发设施布置

项目结合人行道透水铺装、道路中央绿化带和侧绿化带设置下沉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滞留、净化,有效削减了面源污染,减少路面径流。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新惠路海绵城市元素图


指标复核

下沉式绿地的调蓄容积为2182立方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2%。年径流污染削减率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计算,项目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为57.4%,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文件要求。


表3:指标完成情况表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节点设计


人行道透水铺装

依据《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兼顾景观效果,采用花岗岩+透水混凝土组合设置透水人行道路面结构。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人行道透水铺装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人行道透水铺装平面示意图



开口路缘石

道路路缘石一侧每隔40m 设置开口,路面雨水通过开口路沿石进入道路两侧下沉式绿化带。开口路沿石处设置格栅以阻挡路面上较大的垃圾。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开口路缘石


下沉式绿化带

中央绿化带和边绿化带均采用下沉式绿化带,低于周边路面,下凹深度取10cm。下沉式绿地可有效调蓄和净化初期雨水。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下沉式绿化带


溢流式雨水口

下沉式绿化带低处设置溢流式雨水口,设置间距为40m。绿化带中无法下渗的超量雨水,漫流至溢流式雨水口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确保道路雨水排放安全。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溢流式雨水口


新惠路建成通车后,舒适的行车体验和高颜值的海绵设施,迅速成为增城区的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将新惠路作为申报材料中唯一一个道路工程案例,申请并通过了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共同开展的2021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竞争性评审,自2021年6月起,广州市正式成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2020年,新惠路通过海绵城市验收


最后,再欣赏新惠路建成后的几张美图。让我们一起加油,共同为建设美丽广州出一份力!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文图提供|褚丽晶,张继勇(市政规划设计一所)

编辑版式|GZPI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高颜值、会呼吸”,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