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规划那些事儿——文物资源空间信息也要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规划那些事儿——文物资源空间信息也要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小编:即日起,国匠城将开启新栏目——“规划那些事儿”,为大家分享规划行业的“事儿”,包括但不限于规划公示、各地规划资讯、规划政策、城市中和规划设计有关的活动、设计竞赛等等,让大家通过“规划那些事儿”栏目快速了解规划行业正在发生的事。


一、文物资源空间信息也要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今天,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的目标为: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跃升,文物机构队伍力量增强、结构优化,文物领域社会参与活力不断焕发,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规划》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管制措施,统筹划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地下文物埋藏区、水下文物保护区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同时,要“将文物资源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水下文物资源管理纳入海洋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水利专项,探索建立涉海、湖、江建设工程考古工作制度。”


详情: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1/08/content_5649764.htm


二、城市更新将成为未来2年工作的重点?


近期,住建部公布将北京等21个城市(区)列为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自2021年11月开始,为期2年,试点城市(区)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探索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坚持城市体检评估先行,合理确定城市更新重点,加快制定城市更新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划定城市更新单元,建立项目库,明确城市更新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实施时序。


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各类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探索建立城市更新配套制度政策。探索建立城市更新规划、建设、管理、运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分类探索更新改造技术方法和实施路径,鼓励制定适用于存量更新改造的标准规范。


详情:你居住的城市在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里面么?


三、《规划师》杂志公布2022年“规划师论坛”栏目主题


近期《规划师》杂志公布了2022年的12期“规划师论坛”栏目主题,这些对我们把握规划热点参考意义,他们分别是:


第一期:双碳目标下的规划探索与应对

第二期:TOD模式与站场经济圈规划

第三期:城市体检评估制度与规划实践

第四期: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探索

第五期:基于“七普”的人口结构与规划应对

第六期:要素流动与区域空间治理

第七期:国土空间规划发展与城乡规划学科建设

第八期:基于“三调”的用地结构与建设用地高效发展

第九期: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与制度保障

第十期:共同富裕与规划公平

第十一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

第十二期:责任规划师制度与城乡精细化治理


双碳、TOD模式、城市体检评估、土地征收成片开发、人口、区域空间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结构、城市更新、责任规划师制度等等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在研究相关话题的小伙伴不妨去投稿试试。


相关阅读:《规划师》2022年“规划师论坛”栏目主题来咯!!


四、TEA与AECOM隆重发布《2020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


虽然疫情没法出去玩儿了,但是可以看看这份TEA与AECOM隆重发布的《2020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下载PDF。


# 主题公园

外力干扰,触底反弹


2020年是有史以来游客量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全球主题景点的游客量出现了50%-90%的下降,但根据以往旅游及主题娱乐景点市场上关于衰退、反弹及复苏周期的历史模型,到2023年,在全面复苏之上迎来更多新的投资。实际上,许多公园已经充分利用闭园停业的时间,引入新的设施及服务、进行园区扩建与提升,为恢复运营做充分准备。


根据以往的历史模型,衰退在发生的最初一年会导致情况急剧恶化,并在随后的三年逐步恢复。若此模型应用于当前的情形,在2020年的下降之后,我们预计2021年表现为反弹的一年。接下来的一年,即2022年,开始迎来真正的复苏。到2023年,游客的期望值上升,他们会开始寻找新的景点,运营商需要相应地计划再投资项目。


规划那些事儿——文物资源空间信息也要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 博物馆

充满挑战,激发创新


新冠疫情对全球蓬勃发展的博物馆行业造成了致命打击,相较于主题公园和水上乐园等户外活动场所,博物馆受严格的闭馆措施和人流限制限制,2020年全球排名前20的博物馆参观人数总量比上一年下降了78%。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物馆关闭的时长、人流限制规定以及以居民或游客为主导的客源构成。位于大城市、以国际游客为主的博物馆受到的疫情影响尤其严重。


规划那些事儿——文物资源空间信息也要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五、浙江:出台首个国土空间设计(城市设计、乡村设计)技术指南


国土空间设计也来了!近期,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公开征求《浙江省国土空间设计(城市设计、乡村设计)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该指南指出:国土空间设计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空间景观系统完善、城乡特色风貌塑造、历史文化传承发扬、公共环境艺术促进等为重点,推动生态、景观、建筑、文化等多领域设计在国土空间中的综合应用。其核心价值在于围绕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塑造空间形态,关注系统关系,提升空间品质,体现美学价值,彰显地域特色。通过运用设计思维与手段建立起形态、业态、文态、生态相融合的国土空间有机系统,并依托规划传导和政策推动,落实设计意图和治理管控要求,积极塑造美好人居环境和宜人空间场所,提升发展软实力。


国土空间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纲领制定提供设计层面的技术支撑,是加强规划、设计一体化的技术工具,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保护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详情见:什么是“国土空间设计”?浙江省发布《国土空间设计(城市设计、乡村设计)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PDF分享)


六、福州:2021年—2025年,每年至少建成10个以上便民生活圈


今年8月份,商务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提出通过打造“百城千圈”,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福州市是试点城市之一。


近期,福州市发布《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提出2021年—2025年每年至少建成10个以上便民生活圈,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建设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实现建成区80%以上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


详情见:每年建成10个以上,福州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启动


七、湖州吴兴区:全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规划图曝光


今年9月份,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浙江省市、县(市、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编制导则(试行)》,浙江省的城乡风貌样板区包括城市风貌样板区与县域风貌样板区两大类,是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具有一定人口集聚能力、特色禀赋、经济发展与建设基础,通过建设改造和整治提升能达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区域。


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规划图长什么样?给大家分享一则规划参考。近期,《吴兴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完成市级评审,相关新闻稿中展示了全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规划图:


规划那些事儿——文物资源空间信息也要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全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规划示意图

相关阅读:

https://view.inews.qq.com/k/20211108A05EFE00


▌注:本文为国匠城编辑、排版,转载请在明显位置标明来源


以上就是本期“规划那些事儿”栏目为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更多深入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城市规划学社。扫描文末二维码加入,每日学习,共同进步。




规划那些事儿——文物资源空间信息也要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规划那些事儿——文物资源空间信息也要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