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上海是一座城市肌理丰富和历史风貌资源集中的历史文化名城,特别在滨江区域集中了一大批特色鲜明、保存良好的近代百年工业遗存,汇集了城市记忆与历史文脉。2019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杨浦滨江时,针对滨江公共空间从“工业锈带”转变成“生活秀带”的城市有机更新模式,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人民城市”发展理念。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上海杨浦滨江现状 


12月13日,由上海发布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联合制作的《2021对话区委书记》系列节目杨浦篇正式播出,杨浦区委书记谢坚钢就杨浦滨江的公共空间规划、全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目标进行了解读。


早在2018年,HPP联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建筑设计院·原作设计工作室合作完成上海杨浦滨江船厂的城市设计,并荣获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和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联合颁发的第七届“金创奖”。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滨水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开放性的特征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成为人们休闲、交往、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区域。HPP曾多次参与上海黄浦江两岸重点区域系列设计与实践,包括上海世博“绿谷”——浦东发展银行总部、上海滨江道办公楼改造、上海中企·华润滨江智慧广场、上海中企·华润未来世纪大厦、上海新开发(金砖)银行总部室内设计、上海上实剧院室内设计等项目,设计内容涵盖规划、建筑及室内设计等多领域。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HPP上海滨水流域项目实践地图 

 

1、区域概况


 

杨浦滨江地处黄浦江两岸核心段浦西段,位于上海市中心城中北部,杨浦区东南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调整,杨浦滨江区域的传统工业逐步被淘汰;2017 年底,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千米岸线的公共空间实现全部贯通,并充分活化利用滨江工业带的工业遗存。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杨浦船厂具有纪念性的老照片


该项目研究范围北抵榆林路,南至杨树浦路,东至江浦路,西临大连路,其中设计研究范围为120公顷,核心区详细设计范围为65公顷。这里曾是上海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拥有天章记录纸厂(原上海机器造纸局)、上海船厂浦西分厂( 原瑞)、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 原怡和纱厂) 和上海第一毛条厂等一系列著名工业遗址,它们曾经构成上海昔日的辉煌。这里不但见证了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而且是展示上海城市百年工业文化的最佳窗口。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浦江两岸是上海近代工业的发源地


2、“纤维街区”



杨浦滨江船厂片区研究范围内原本存在诸多空间发展矛盾,如滨江和城市生活被工业遗址阻隔;街区尺度过大,可达性不足;公共空间有限,交通覆盖不充分;资源配套已跟不上现代产业发展模式。此外,历史建筑的保护缺乏系统性规划。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现状历史保护建筑分级评价图


基于现场条件,HPP提出“纤维街区”的规划理念,以纤维结构特性整合与再生片区空间,从构成街区的点、线、面出发,分别对点状分布的历史建筑、线状组织的街道与绿廊及面状呈现的街区地块进行空间解析,并由此提炼出杨浦船厂片区特有的纤维要素。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纤维街区”手绘图


在本次城市设计中“纤维街区”既是一种技术工具,又是预判公共生活领域质量的方法,因此“纤维街区”的重塑与建构需遵循以下原则:

  



(1) 开放空间,属性分级。

  

结合杨浦船厂片区的公共性从滨江到腹地逐渐递减的空间属性特征,本次城市设计通过划分不同公共开放空间等级和街区,强调滨江区域的高开放性与公众体验性,以及滨江腹地第一层次区域的功能混合性与街道连续性。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2) 腹地多廊,活力连接。

  

为加强滨江和腹地之间的空间联系,创造多条步行联系通道,本次城市设计在提高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的同时,还应营造便捷和安全的街道步行空间。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3) 尊重文脉,新旧融合。

在一个多种类型并存的历史风貌街区中,城市规划设计需平衡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杨浦船厂片区城市设计中对于风貌肌理特征明显的街坊应予以整体保护,而对于局部和零星街坊则应在综合历史建筑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新旧融合。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4) 综合评估,价值平衡。


本次城市设计需结合滨江景观资源、公共交通可达性和现状道路改造实施难度等具体设计条件进行综合评估,一方面需考虑地块的功能形态及其与土地再开发之间的经济效率;另一方面需鼓励城市进行立体街巷开发和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实现土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的多元平衡。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结合纤维结构的高度连接和层级结构特点,设计提出基于“纤维街区”理念的空间整合策略——织网、连接与激活。其中,织网是通过发现并利用现有历史建筑与风貌区特色,重新编织街巷空间的网络结构;连接是在整合街区各要素的基础上,借助街巷网络提高滨江与腹地之间的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与可准入性,并对街道空间与滨水公共开放空间活力进行层级传导;激活是针对一些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和街区内部的小微空间进行多种方式的活化,实现新旧历史空间的多元拼接,保证街区风貌系统的统一性和特色性。


3、城市设计策略



在空间整合策略基础上,上海城市地域发展特征和杨浦船厂片区街区设计条件,从尺度性、功能性、密度性、交往性、生态性和管理性六个维度对街区的营造与实施管理进行分维解析。方案通过确定新街区尺度,以密度分区为控制基准,沿江向腹地逐渐形成“低—中—高”序列,以推导清晰合理的功能结构。多层次的开放空间体系和多种类型的景观设计打造了不同开放程度的公共空间。同时,智慧城市的管理制度的引入将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智能化城市服务,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吸引创新企业和人才,使传统片区向复合活力创新街区转变。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六个层面塑造纤维街区


结合杨浦船厂片区工业文化遗产、里弄花园洋房及零散分布的历史文化保护建筑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历史空间的识别与创新空间的整合,设计将片区划分为绿“π”型滨江工业文化街区、绿“I”型里弄历史风貌街区、绿“H”型立体商业活力街区和绿“U”型创新复合社交街区 。这些不同类型街区,将多元化的历史保护街区和城市再开发地块有机融合,并以共享功能和社交活动构筑起既具有历史文化特征又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网络。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片区划分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绿“π”型滨江工业文化街区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绿“I”型里弄历史风貌街区


4、结语



目前,杨浦滨江区域近六成、共1.12万亩土地用作“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力争到2025年集聚30家以上头部企业,30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早期“纤维街区”的设计理念,推进了杨浦滨江地区打造适应未来产业创新与共享服务的多样化街区,未来将促进“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向“在线新经济产业首选地”的转型升级。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文章来源:HPP建筑事务所


上海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加强规划资源管理

【交流】2019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 | 徐毅松:国家战略与时代使命-新视角下长三角区域协同空间治理的思考

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与基层治理——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

超大型城市郊区乡村规划编制与实施探索——以上海实践为例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在看点这里
“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