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规划小课|湖北咸宁:为规划在乡村传导落地搭“桥梁”

规划小课|湖北咸宁:为规划在乡村传导落地搭“桥梁”

为规划在乡村传导落地搭“桥梁”
——湖北省咸宁市乡村规划师工作小记
有些村民不明白,自家房子为什么不能想怎么修就怎么修;乡镇干部常常为垃圾处理设施、医务室该如何选址犯难;外来的项目团队不了解每个乡镇各有什么特色,有哪些发展诉求……
湖北省咸宁市首批27名乡村规划师,正在27个重点镇开展“1对1”派驻服务,在乡镇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之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规划编制单位与项目实施单位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批乡村规划师是由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聘任并颁发证书,委派至各县(市、区)进驻各乡镇的自然资源和规划技术负责人,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内部选聘和中介机构推荐等方式产生。
“我们有古桂树、古民居,然而怎样让资源优势更有效地转化为发展优势,还是个难题。”咸安区桂花镇镇长王辉说。近年来,咸宁以自然山水脉络为基底打造公园乡村体系,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村庄。但“懂乡村,不懂规划”还是乡镇基层的普遍现状。
乡村规划师“让村民了解政策,让乡镇及项目团队理解对方,最终让规划理念落实落地”。咸宁市国土空间规划院院长邵力说。这些乡村规划师职责包括:协助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组织编制村庄规划,对乡村发展定位、整体布局、规划思路、产业谋划及实施措施等提出意见与建议;统筹抓好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个人建房规划管理,加强建筑风貌管控;对建设项目规划和重点地段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技术指导与把关;协助乡镇开展执法巡查督查,参与规划执法检查,对规划违法行为处置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来自咸宁市规划设计院的黄鹏飞是此次受聘的乡村规划师之一。在他看来,乡村规划师走进村庄,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脉、风俗、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编制规划;同时,还要与村民一起编规划,编村民看得懂的规划。
“我们不仅要完成规划,更要考虑如何把规划完整实施下去。”派驻通山县南林桥镇的乡村规划师石勋说。他举了个例子:南林桥镇的明清古民居远近闻名,但部分村民想在古民居附近建新房,如果建设水平达不到要求,对古民居将是一种破坏。“这时候,我们乡村规划师就为村民解读政策,协调古民居保护和新建房诉求之间的矛盾。”石勋说,村庄规划要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产业文章、特色文章、优势文章,不搞单一模式,守住一方特色,方可留住乡愁。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规划小课|湖北咸宁:为规划在乡村传导落地搭“桥梁”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通讯员:胡放明

编辑:李严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规划小课|湖北咸宁:为规划在乡村传导落地搭“桥梁”
规划小课|湖北咸宁:为规划在乡村传导落地搭“桥梁”
规划小课|湖北咸宁:为规划在乡村传导落地搭“桥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规划小课|湖北咸宁:为规划在乡村传导落地搭“桥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