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更好地传播知识,推动期刊国际合作,本刊与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patial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RSPSD) 杂志达成网络合作,不定期推送友刊的精选文章相关内容。读者们可以借此了解更多国际空间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动向。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Community Renewal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Planning: A Case Study on Caohuajie Community in Chongqing
文化规划视角下的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重庆草花街为例
Keywords: Community Development; Culture Planning; Community Renewal; Cultural Assets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作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社区可持续发展逐渐受到各界关注,成为当下社区更新的重要目标。社区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社区认同感的培育,意在通过广泛的民主参与实现社区空间、文化、精神的全面发展。面临新的发展目标,传统以物质空间为主要对象的社区更新方法已难以适应当前社区发展需求,亟须探索新的社区更新模式。
文化规划是促进社区发展的一种方式,已广泛应用于北美、欧洲等西方国家。其核心思想在于突出文化的协调和凝聚作用,将文化作为一种社区建设方法。一方面通过对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创造出一种地方文化认同,推动社区的长效发展,另一方面则通过社区更新中人与人、人与空间的持续互动,滋养文化持续生长。因此,本文期望在社区更新中引入文化规划理念和方法,构建以文化为核心的社区更新策略,通过对社区文化资产的合理利用,让文化成为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让社区成为文化进步的发生场所,推动社区的全面发展。
以文化为核心,本文提出构建“文化修复、社区修补”的社区更新策略,二者相互促进,互为目标与方法。“文化修复”,即要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社区文化价值。社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不仅体现着社区历史底蕴、精神风貌以及社会关系,也形塑着社区的空间形态。实现文化修复,应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产,建立社区文化资产数据库,并通过社区更新加以激活,实现社区文化的持续修复与提升。“社区修补”就是实现文化修复的手段,也是文化作用于社区更新的重要途径。为响应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社区更新不仅要注重物质空间的改善,更需强调公众参与和社区精神的培育。因此,“社区修补”将从空间网络修补、治理网络修补、社会网络修补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文化与社区的相互促进作用,将文化贯穿于社区更新各个层面之中,明确各类文化资产在社区更新中的作用机制,促进社区与文化的共同发展(图1)。

图1 “文化修复、社区修补”社区文化规划策略结构图
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重庆市合川区草花街作为案例,通过对其更新历程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文化修复,社区修补”策略的可行性。
草花街社区位于重庆市合川区老城中心区域,近年来,由于社区内部设施老化,导致历史资源衰落、居民生活品质下降,亟须通过社区更新重现社区活力。
运用“文化修复、社区修补”的更新策略,笔者率先对社区内部的文化资产进行梳理,分类建立文化资产数据库。其中,物质文化资产主要包括历史文化遗存(明代古城墙、民国戴家巷)与当代的文化空间(公共空间)(图2);制度文化资产主要体现在党建文化与老旧社区特有的尚不成熟的自治文化,包括社区居委会、初步建立的社区公益组织、社区能人等;精神文化资产体现在社区和睦的邻里关系,包括居民间的互助事迹、社区内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等。可见,草花街内部文化资产丰富,这为促进社区的特色化更新打下了良好基础,但由于社区内部物质空间老化,缺乏日常维护管理,公众参与平台缺失等原因,导致社区文化价值尚未彰显、居民文化资产意识不强,亟须通过“社区修补”实现“文化修复”,以文化凝聚社区共同体意识,推动社区持续发展。

图2 社区现状物质空间文化资产(古城墙与展示空间)
为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产,草花街社区从社区空间、治理、社会网络三个方面实施了全面的“社区修补”。首先,通过物质文化修补社区空间网络:充分发挥物质文化资产特色,构建社区文化线路(图3),串联各个文化节点,设置文化地图与文化标识,加强文化线路的引导性;同时,在节点空间设计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要素,布置文化展板,增强文化的可读性,强化文化的宣传教育。其次,通过制度文化修补社区治理网络:充分发挥党建文化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社区中的职能范围,使其服务有方、松弛有度;此外,强化社区能人的激励作用,成立居民自治小组,鼓励其他居民自觉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并存的多元治理格局。第三,通过精神文化修补社区社会网络:依托社区既有的良好邻里关系,组建社区兴趣小组,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并搭建社区联系框架(图4),进一步强化与社会组织的联系,聚兴文化活动,引入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增进居民感情,巩固社会关系,累积社会资本。


更新后的草花街社区,物质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社区文化氛围、治理效率也显著提升。多样的文化活动活跃了社区气氛,邻里关系日益和睦,社会合作逐步深化,基本构建起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图5,图6)。

图5 草花街入口处社区更新前后对比(左:更新前,右:更新后)

图6 社会志愿者参与草花街活动(左),社区居民大会(右)
资料来源:《重庆市合川区草花街社区城市修补行动规划》
草花街社区更新是运用社区“双修”策略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一次成功示范。一方面,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利用,营造出独到的社区特色,重新唤起了当地居民的集体记忆,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文化在被利用的过程中又得到了传承与发展,物质文化在更新后的公共空间中得到展示,制度文化在自治能力的提升中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在社区社会协力合作中进一步升华。文化发展与社区更新形成了良好的循环互动机制,成功地说明了社区“双修”策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区别于传统的社区更新策略,社区“双修”策略以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拓宽了传统社区更新的研究边界,涉及物质空间、社区治理以及社会关系多个方面,致力于构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该策略吸收了文化规划的核心思想,关注文化与社区的互促共生,强调对社区现有文化资产的利用。这不仅体现了“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念,即利用社区存量优势、寻求合适的发展方式;同时强调了文化在社区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公众对社区文化价值的再认知,引导树立正确的社区文化价值观,这也是对“文化自信”“文化复兴”等时代命题的一次重要回应。
注:文中未注明资料来源的图片均为作者绘制或拍摄。
作者:周萌,硕士,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莞分院
黄瓴(通信作者),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hwawa1025@vip.163.com
沈振江,日本金泽大学环境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本文:ZHOU M, HUANG L, SHEN Z. Community renewal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planning: a case study on Caohuajie community in Chongqing[J].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patial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8, 6(1): 1-16. *
DOI:https://doi.org/10.14246/irspsd.6A.1_1
* 原文为英文,以上中文内容由 IRSPSD 福州编辑部提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期刊导航 · IRSPSD精选 | 文化规划视角下的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重庆草花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