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贵州省黎平县堂安村是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以原生侗寨、高山梯田为特色。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所完成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并以驻村帮扶、共同缔造的方式推进规划实施,组织村民开展非遗活动、整治村庄环境与业态升级,激发内生动力,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和乡土文化的乡村聚落。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特色风貌、历史建筑是保护的对象,而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这些特色本质上是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在空间上的反映,因此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关键是要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形成可持续的社区支撑模式。

贵州省黎平县堂安村是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以原生侗寨、梯田景观为特色;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所承接了堂安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项目。项目从认识分析村落的特色与问题入手,形成包含村落整体保护、新居民点布局、设施升级、风貌整治等多方面内容的详细规划;规划的实施则以驻村帮扶、共同缔造的方式推进,通过理顺村民组织、开展非遗活动、整治村庄环境等活动,让村民成为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主体,渐进式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复兴。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云上梯田、原生侗寨

堂安桐寨村保存着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拥有完整的村落格局以及丰富的非遗传承活动;1999年与挪威合作共建侗族生态博物馆,2012年入选首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梯田云海,村景一体

堂安侗寨背靠青山,面向梯田。寨后山上保留了杉木、枫树、松树为主的原生植物,形成天然屏障;村寨脚下梯田层叠,有着“朝看云海暮看霞,层层叠翠入眼佳”自然梯田风光。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堂安侗寨航拍鸟瞰图


· 鼓楼民居,原生侗寨 

堂安侗寨格局完整,以鼓楼、萨坛为主构成村落的核心公共空间。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也是公共活动中心,萨坛供奉着萨姆(侗族人信仰的神灵),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堂安侗寨鼓楼核心区

以鼓楼为中心,以自然地形和水塘为防火隔离带,村寨形成七个组团。侗族民居沿着街巷,顺应坡地自然排列,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民居村以传统“干栏式”民居建筑为主,建筑层层出挑呈现“倒金字塔”形。建筑就地取材以杉木为主体结构,结合地形以片石砌筑基础和平台;木、石混合,形成特有的古朴风貌,统一而不单调。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堂安村吊脚楼

·  非遗传承民族风情
侗族人民能歌善舞,侗族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堂安村民完整传承了侗族的风俗习惯,每年的侗年节、六月六、八月十五等主要节日都会举行侗歌、侗戏的表演,也会邀请兄弟村进行友谊赛。

此外堂安侗寨至今还传承着蓝靛靛染、刺绣、破篾、捶布、编竹筐、制芦笙、制琵琶、制牛腿琴等侗族传统工艺,在堂安可以体验到原生态的侗族生活与非遗传承。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堂安侗年活动场景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规划共谋,形成共识


传统村落规划既是村庄未来发展的蓝图,也是村庄治理的重要平台。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在把握村庄特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村民分户需求,合理布局居民点以保护村落格局;梳理出泉水观光带、民俗体验街等核心空间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同时利用闲置农房引入民宿、特色工艺体验等新业态,促进乡村振兴。

· 找准问题,合理疏解

规划前期项目组挨户走访,了解村民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态度与现实的需求。调研发现村民需求最迫切的是分户建房,符合分户条件的就有32户,在扩建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部分村民开始对老宅进行改造、加建,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风貌。对此规划衔接上位规划,在村域西北部交通便捷、景观影响较小,且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地块结合旅游接待设施布局疏解居民点,解决村寨发展的长远问题。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堂安村域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 布局优化,村景融合

规划将侗寨与梯田一体化考虑,打造“一带两环多节点”的游览体系。一带为泉水观光带,依托山泉水串联梯田、花桥、寨门形成核心游览步道;两环分别为依托村庄主街的民俗体验环和以机耕到为主的梯田游赏环。三条游线串联起乡愁驿站、寨门、鼓楼、百鸟巢、梯田等多个重要节点,形成村景融合的格局。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堂安村游线系统规划图


· 功能植入,业态提升

规划在充分研究侗族民俗特色的基础上,利用村内限制农房,植入油茶工坊、蜡染庭院、特色民宿的功能,促进旅游业态的提升,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也能促进农民增收。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堂安侗寨规划设计总平面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闲置农房改造为特色民宿效果图


· 意见征询,凝聚共识

规划方案经过多轮村民意见征询与修改,获得村民的一致认可;项目组又与政府一同征询有意向的社会投资者等的意见,凝聚共识,形成村寨保护发展的蓝图。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鼓楼议事会征询规划意见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共同缔造,激发活力


规划的实施则以驻村帮扶、共同缔造的方式推进,通过理顺村民组织、开展非遗活动、整治村庄环境等活动,让村民成为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主体,渐进式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复兴。



·  完善组织,发动村民

有效组织村民是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基础。因此项目组、驻场规划师通过多次召集村两委、村民代表开会,结合村内各房族管班、寨老组织,形成村民理事会;并根据工作分工,以具有传统手艺的匠人为基础,形成4个具体工作队。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 节庆活动,凝聚人心 

丰富的节庆活动是侗族特色,也是组织凝聚民心的好机会。项目组利用侗年节与村委会合作组织了“堂安村侗年节暨共同缔造活动”,前期组织村民共同排练节目,布置表演场地,活动后组织村民进行环境卫生清扫,有效地宣传了共同缔造的思想与方法,进一步培育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意愿与能力。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侗年节暨共同缔造活动场景


· 设施共建,环境整治   

从村民最容易达成共识的水井周边的公共区域入手,村两委带队组织村民修缮部分塌方的石墙,村民们专门上山挑选与现状质地颜色接近的石材,并采用传统工艺砌筑,确保了风貌的统一。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古瓢井周边修缮前后对比图


寨门、花桥是侗寨重要的空间节点。在村内掌墨师的带领下,村民们修复了被毁的寨门,使得村落格局更为完整。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寨门修复照片


进而发动村民对各自房前屋不符合传统村落风貌要求的栏杆扶手、挡墙等进行修缮,栽植花卉苗木,逐步完成环境整治提升。2022年堂安将陆续开展建筑风貌整治、民宿改造等工程,由易而难逐步推动乡村振兴。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农户入口改造前后对比图-1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农户入口改造前后对比图-2


项目主管:彭晓雷、陈鹏

驻村规划师:张再良

项目组成员:赵明、刘晓玮、李亚、邓鹏、靳智超、孙慧敏、刘泉等 

以共同缔造助力乡村振兴——以红安县柏林寺村为例

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原生侗寨,共同缔造——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