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编委直通车 | 探知空间生息的脉搏——读《空间的生产》感悟

编委直通车 | 探知空间生息的脉搏——读《空间的生产》感悟

编委直通车 | 探知空间生息的脉搏——读《空间的生产》感悟

空间的生产

[法]亨利·列斐伏尔 著

刘怀玉 等译

商务印书馆, 2021-10

终于读完了寸许厚的《空间的生产》,真的很不容易。译者刘怀玉老师在序言中介绍这本书是列斐伏尔以“口授体”的方式写成的。哲学理论问题被附着在口述的材料和讨论里,阅读之难堪比天书。坚持读完这本书,是因为在这本1974年完成的著作里讨论的问题正困扰着笔者自己对空间概念(存在)的认知,而列斐伏尔先生的观点及其讨论对看清眼前的问题很有帮助。这也许就是哲学著作的价值。
 

对空间的认识永无止境。“一种空间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解读和解码?”这是列斐伏尔在本书的第一章提出的问题。列斐伏尔通过复杂的哲学思辨提出空间的三元辩证法,即“空间实践”“空间表象”与“表征性空间”,三位一体。跳出其深刻的哲学语境,针对规划工作所面对的空间,我有三方面深切的体会。 

  • 第一,空间是“存在”,“哪里有空间哪里就有存在”(尼采)。它具有不可穷尽性,无论我们的感知手段多么充分,都不足以“真实地”认识它、阐述它。我们通常对空间的描述,不过是“空间符码”,是理解空间、生产空间的方式。
  • 第二,空间包含了各种社会关系,是“活生生的”。“每一个社会都生产出一个空间”,空间就是社会,并在社会的“世世代代地延续”中起到决定的作用,要通过“生命的再生产(家庭)”“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生产的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考察空间的作用,了解社会关系。适宜的社会空间不是瞬间就能完成的,空间既是社会的摇篮,也是社会的坟墓。
  • 第三,空间“是一种支配手段、一种权力方式”,“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居于重要的支配地位”。“权力”出于各种理由将空间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赋予其“符码”,空间因此“充当了思想与行动的工具”,最终“符码”成为“制度”。有意思的是,空间里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各种社会关系并不一定(常常如此)按照“符码”而“存在”,甚至造成“空间混乱”。列斐伏尔认为,“从实践的观点看,空间‘符码’——也即一种实践和理论共用的语言,也是居住者、建筑师与科学家们共用的语言——的再造应被看作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作为规划从业,必须始终保持对空间的敬畏之心,更加努力地去了解和理解空间,尤其要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对空间的理解和诉求,不能满足用既有的空间“符码”去解读空间、支配空间,避免无意或有意的“以偏概全”。

 
规划的关键是掌握空间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列斐伏尔一直都强调空间是有生命的,自然演化、生命繁衍、朝代更迭,但却远远不仅于此。1970年代,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空间变化已经席卷全球。列斐伏尔引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确信“生产力以及当然起作用的生产关系是在空间生产中发挥作用的”。一种生产方式向另一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源自社会生产关系中的矛盾,这种矛盾无法不在空间中留下它们的印迹,并且不可能不引起空间的革命。列斐伏尔更主张“对生产方式转型的考察”,因为这“将揭开一种在此转变过程中派生的新生空间,一种此后被计划与组织起来的空间”。他说,“空间性符码显然绝非仅仅是阅读或解译空间的一种手段:毋宁说它是在空间中生存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理解空间、生产空间的方式”。一种新空间,必须破坏被抽象化符码的“统一性”才能诞生和产生,它将终结“导致了个人的身体、社会有机体、人的需求的集合以及知识集合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的定位化/地方化现象”。所以,“空间生产从来就不是生产一千克食糖或一码布意义上的生产,也不是对诸如食糖、小麦、布匹之类的产品生产地点或产所的一种总称”。

联系当期我国规划工作所处的现实,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我们的规划工作是不是应该更加关注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化,提高对关系变化认识和把握的能力,积极推动空间的创新?!这才是时代需要的真正的顶层设计。UP

 

作者:张勤,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编委


延伸阅读

重读《空间的生产》——话语空间的重构与南京学派的空间想象
“空间生产”话语在英美与中国的传播历程及其在中国城市规划与地理学领域的误读
讲座实录 | 再谈《空间的生产》『U派下午茶No.1』

编辑、排版 | 张祎娴

编委直通车 | 探知空间生息的脉搏——读《空间的生产》感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编委直通车 | 探知空间生息的脉搏——读《空间的生产》感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编委直通车 | 探知空间生息的脉搏——读《空间的生产》感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