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委领导“推进大红门地区规划建设”有关调研指示精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丰台区政府共同组织开展了大红门地区博物馆群及配套服务区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中规院与中规院北京公司联合体在《北京大红门地区博物馆群及配套服务区规划设计》方案征集中获得优胜,并被确定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单位。
项目简介
北京大红门地区
是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区、北京南中轴重要组成部分
继承和发扬北京中轴线壮美秩序
延续历史文脉,展示文化精髓
把大红门地区统筹好、利用好、传承好

大红门地区将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文化博览区
形成交通便利、功能复合的配套服务区

研究拓展范围:北至规划大红门东路,南至南四环路,西至马家堡东路,东至光彩路,总面积约113.7公顷,规划地上建筑规模140-155万平方米,包括国际商务区、文化博览区。

经过现场调研、搜集历史资料、精心开展设计,应征的5家国内大型设计团队都提交了规划方案。
本次方案征集于2021年9至12月开展,由北京市规委和丰台区政府共同组织。柯焕章、唐凯、施卫良等7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选出包括中规院方案在内的三个优胜方案。2022年1月,方案征集成果向北京市委主要领导汇报后,确定由中规院承担方案整合与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相关工作。

大红门地区是首都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和南中轴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调研时提出,要进一步推动该区域功能重塑、产业升级、品质提升,打造城市更新样板、实现华丽转身的总要求。
中规院高度重视本次工作,院长王凯、原总规划师朱子瑜亲自领衔,组织由北京公司牵头,总院风景院、城市设计院、交通院、名城所、信息中心,北京公司规划二所、建筑所、生态市政分院、轨道中心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团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团结协作,努力奋战,形成了站位高远、理念先进、可实施性强的设计方案。这也是中规院继2018年南中轴地区概念性规划研究及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设计方案征集之后,再次获得北京南中轴地区的规划方案征集优胜。

设计方案内部讨论
本次规划设计范围为南中轴大红门地区的77.6公顷用地,主要承担文化博览和国际商务功能。为落实大红门地区“承载首都功能、体现中国气质”的要求,展现“礼”“乐”双轴交织的空间特质,建设符合新时代发展理念和人民群众乐享的公共文化场所,中规院方案提出了“大国首都新礼赞、人民乐享新文苑”的总体目标定位。方案以“礼乐交织”“馆园共生”为核心设计理念,强调秩序与灵动交织、街区与场地共生,呈现出与传统中轴和北中轴地区差异化的城市肌理,为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提供多样化场景;通过中央下沉庭院广场组织三大博物馆建筑,传承苑囿文脉,融入蓝绿空间,塑造了一个全时全季、开放包容的魅力场所。
设计策略
方案积极探索“中国话语”的空间营建模式。空间格局层面,延续中轴线总体秩序,采用举势立形、模数法式等设计手法,构建“礼序中轴、乐和古今、无界交织、链接生长”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层面,采用分形同构、开合循度的设计思想,构建“一院立形,三园展势、七场聚气,九街织脉”的开放空间体系。建筑风貌方面,突出中正得体、亲近雅致的气质,重点塑造和谐均衡的中正体量,展示得体合宜的建筑形态。景观营造方面,以尊史延脉、得景随形的理念和手法,设计了“两廊两带,两园八景”的景观体系。
总体鸟瞰效果图
核心区鸟瞰效果图
项目组成员名单:
领衔专家:王凯、朱子瑜
项目负责人:刘继华
北京公司规划二所:王新峰、刘涛、李荣、荀春兵、叶昱、李景阳、赵益麟、崔家华、林嘉敏、韩永超、郝宇璠
北京公司建筑所:李慧宁、张伟玲、莫晶晶、赵浩、姚小红、卢薪升、刘吉源
风景院:王忠杰、刘华、王坤、安炳宇、王剑、刘玲、郝硕、李沛、张思达、王美琳、徐一丁、纪静、吴宜杭
城市设计院:岳欢、王力、黄思曈、马诗雨、靳子琦、耿洋、范凯阳
交通院:于鹏、王继峰、杨忠华、钱剑培、付凌峰
名城所:兰伟杰、王军、张子涵、王丽
北京公司生态市政分院:吕红亮、黄俊、白静、张奕雯(市政规划所),邹亮、刘荆、羊娅萍、吕悰(安全中心),王欣、高小琳、焦秦、鲍风宇(水生态所)
北京公司轨道中心:岳阳、王洋、郭倩倩、苏晨晨
信息中心:张永波、余加丽
其他方案展示
(排名不分先后)
B02 城苑交融、礼乐辉映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平面图

总体鸟瞰图

局部鸟瞰图
方案以“城苑交融、礼乐辉映”为设计理念,以“一纵九横”的路网结构构建区域空间体系,与北中轴及北京“棋盘式”城市空间秩序相适应,使中轴线成为有机整体。三大博物馆沿南苑路由北向南平行布置,与博物馆二期用地共同形成规整的中轴界面和礼仪广场。
方案以礼乐双轴统领、四区多点共生,博物馆群与中轴路相呼应,形成严整的中轴界面。博物馆用地可分可合,为后期实施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B03 礼乐自然、无界共享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

总平面图

总体鸟瞰图

局部鸟瞰图
方案以“礼乐自然、无界共享”为设计理念,融入中国传统的“庭、院、园、苑、台”空间,以适当分解建筑体量、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降低大型公共建筑的压迫感,形成尺度近人的宜人空间,同时达到功能共享、空间共享、景观共享的效果。以街坊路替代博物馆群内部城市支路,形成“无车区”。
方案中博物馆群从中轴规整到凉水河贴近自然的过渡处理较好,并巧妙利用历史要素形成了清晰的规划结构。礼轴强调仪仗、端庄、体面、优雅。乐轴强调交互、生动、渗透、谐和。礼乐双轴过渡自然。
B04 绿英文华、红门新境
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平面图

总体鸟瞰图

局部鸟瞰图
方案以“绿英文华、红门新境”为设计理念,利用中央下沉庭院和博览大道组织三大博物馆布局,公共空间利用充分。“红门盛景”节点与历史大红门遗迹有机结合。
方案较好地处理了中轴线礼仪与凉水河、御道的自然人文特质关系。高度关注历史要素的运用,公共空间特征突出,博览大道具有完整良好的博览空间氛围。
B05 面向未来、礼乐朝仪,
人民共享、开放街区,
低碳永续、文博智城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

总平面图

总体鸟瞰图

局部鸟瞰图
方案以“面向未来、礼乐朝仪,人民共享、开放街区,低碳永续、文博智城”为设计理念,将博物馆的公共功能适当分离,沿南苑路一侧规整布局,沿凉水河一侧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内部空间自由灵活,营造更加开放、活泼的南中轴地区博物馆群形象。
方案着眼于整个中轴线的大格局,展现了中轴线的“严整端正”与滨河空间“自然舒展”有机结合的设计思路,别具一格。打造“文化交融、现代时尚”的整体空间风貌,充分结合用地的历史和自然禀赋,建设人民共享的城市空间。
主办方邀请了7位专家对方案整体布局、交通组织、历史文脉、绿色低碳等方面进行了审慎考量和深入比选,投票选出了B01、B03、B04为优胜方案。
下一步将在优胜方案的基础上,深化开展方案综合工作,着眼于未来发展,把大红门地区规划好、建设好。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中规院与AECOM联合团队在北京南中轴地区规划国际竞赛中获第一名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大红门地区博物馆群及配套服务区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圆满结束,中规院获得优胜